联想每年能为国家创造多少税收,你怎么评价这个企业?
一个很好的企业,给司马给毁了。
我们国家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普通企业,正正经经得做事,将企业做大,养活员工和纳税,如果企业还有能力,那就在一个方面做强,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联想就是这么一个企业,养活了自身的几万员工,还通过计算机制造等让更多的人有了工作的机会。
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全球第一,我们的社会就是依靠他们在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到了司马这里变味了,一是中科院的企业必须搞科研,一定可以做大。
但实际上搞科研的是中科院不是他的企业,中科院几百家企业最出名的也就是联想了。
但做得最好的却是被一群人攻击。
司马们天天讲的股权问题是国家改革的方向,国家的目标就是将中小国家全面放弃,非重要国企全面放弃,计算机领域内真正的国家代言企业是长城,联想不过是中科院的一个三产,一个经营较好的三产,没有什么保留的意义。
司马们还有一点是否认人的因素,认为联想国家只要给出政策一定可以经营好。
但现实中国家是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给政策的,如一些补贴等都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创新情况给补贴的。
一个简单的政策就是同样是产品,如果是软件产品就可以退税,不用交13%。
也就是说不是补贴了联想才让联想壮大的,而是联想壮大了所以拿到了补贴。
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大规模对国有企业改制,国家可以执行新的工资制度,而不是国家规定的。
倪院士就是最早的受益者,几年时间有了房子、车子,还拿着联想最高的工资。
国家开始允许企业发奖金,但这笔奖金联想一直没有发下去,最后经过国资委同意变成了股份。
同时还被树立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变成值得推广的模式。
到2009年,中科院为了回归主业,让自己的员工不在天天管行政,而不是搞科研,提出将自己企业的股份由控股变成参股,所有企业找买主,然后挂网公示,降低持股比例。
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是一个企业需要中科院投入几个到几百名员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些人就容易被问责。
当时中科院近500个企业,按平均10个人来计算就需要5000名员工在企业里面,中科院一共才多少人?
再如企业的财务是必须控制的,他需要财务专业的人,一个企业按3名财务人员计算,中科院的新员工都变成只招聘财务专业了,这与国家给中科院的定位严重不符合。
司马只看到联想股份改革了,但没看到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我看来,联想搞股份制没有问题,这是必须要做的,但在引入泛海问题上还是不清白的,当时应该多找几家参与,降低参与的门槛。
不过只要改革一定有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