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妻子(莫言的妻子不是王人美么)

2023-08-06
86 阅读

同年,莫言和杜勤兰的女儿笑笑出生了。

为了照料女儿,杜勤兰辞去了棉花厂的工作,开始在家务农并照料孩子。

莫言觉得亏欠了妻子,抱歉地对她说:“你好不容易当了工人,现在为了这个家又工转农了,还要下地做农活,真是委屈你了。

”没想到杜勤兰...。

莫言的童年在文革时期,在劳动改造的岁月里,莫言只要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来看。

凭借着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坚定的信仰让他走了出去。

莫言与妻子的相识于棉花工厂。

他们都是山东高密人。

妻子五官清秀,符合审美的标准。

在大雪纷飞的...。

莫言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扩展资料: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

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余华 莫言得奖,太棒了!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

每回读莫言的小说,都会感叹,我不如他。

——龙应台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陈忠实我非常兴奋且恭喜莫言获奖,这是迟来的。

莫言是中国二十世纪跨二十一世纪,奇幻的拥有“拉伯雷”“塞万提斯”这样西方小说典范的说故事人,他的小说充满想像力、民间狂欢和天地不仁的旷野幅员。

他是个天才!——骆以军我写的书(数量)是莫言的十倍,但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劳》后,我认为此子胜我百倍,我告诉莫言,我写不出来的书,希望你帮我写出来。

——司马中原参考资料:-莫言。

莫言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1、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

2、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5年,因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

3、《透明的红萝卜》:讲述的是一个顶着大脑袋的黑孩 ,从小受继母虐待, 因为沉默寡言,经常对着事物发呆 ,并对大自然有着超强的触觉 、听觉等奇异功能的故事。

4、《 红高粱家族》:以抗日战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

5、《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6、《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莫言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