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17岁得了肺痨,明知自己命不长久,还要强争王位,是不是很自私?
曹丕,也就是魏文帝,他子承父业,成功地以禅让的方式完成了由汉朝向魏朝的过渡,并且稳定了北方的政治局面。
他才兼文武,多才多艺,更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也是首开风气之作。
假如其心胸能再宽广些,也不失为古代的贤明君主。
电视剧新《三国演义》说他17岁得了肺痨,正史中未有记载,估计应该是后人的杜撰,应该是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罢了,也不必当真。
至于他强争王位,更是显得有些说服力不足。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走向王位的几位可能的竞争者吧!嫡长子曹昂,其生母虽不是正室丁夫人,而是曹操的平妻刘夫人,由于刘夫人过早去世,丁夫人膝下无子,收养了曹昂,并视如己出,于是曹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由于张绣作乱,在宛城之战中,曹昂为了救曹操,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
失去了战马的曹昂丧失了撤退的最佳时机,不幸战死。
这位可能的继承者,与王位失之交臂,这与曹丕的自私谈不上任何关系。
幼子曹冲,自幼天资过人,深得曹操喜爱。
曹冲称象的故事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曹操治国执法甚严,曹冲以其智慧委婉规谏,帮助了不少人,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欲立为继承者。
只可惜天妒英才,因病夭折。
曹操非常沉痛地对曹丕等儿子说:冲儿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
后来登上王位的曹丕也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仓舒还在的话,就没有我的事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与曹丕的自私也扯不上关系。
曹植,丁夫人丧子后,曹植生母卞夫人也就成了正室。
卞夫人生三子,曹植也排在曹丕之后。
不过二人性格不同,曹丕为人沉稳、干练,于不露声色中就把事做成了。
可曹植恃才放旷,又不拘小节,喜爱酗酒。
一次酒喝多了,醉经司马门,在只有天子走的路上御门而行,这让曹操很不喜欢。
如果说兄弟二人在争储的竞争中,曹丕胜出,那他靠的是谨慎、老练和智慧,而非所谓的自私。
总之,曹丕在通往的储君的路上的胜出,绝非偶然。
靠的不是所谓的自私,而是他的沉着、冷静及做事的谨慎和不露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