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完(付完首付的房子可以退房吗)
伏皇后怎么死的?她为何会得罪曹操?
伏寿是汉献帝皇后,学者伏完的女儿。
伏寿15岁就被立为皇后,汉献帝比她还要小一岁。
等曹操总览大权以后,汉献帝被彻底架空,伏皇后亲眼目睹曹操杀了怀有身孕的董贵人,因此心生恐惧,写信给父亲希望能秘密铲除曹操。
但伏完根本不敢动手,此事遭到暴露,伏皇后因此被曹操关禁闭,最后郁郁而终。
不过关于伏皇后真正的死因目前还存在争议,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汉朝后妃的系列,不知不觉就到了东汉末年,进入了汉献帝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时代。
这段历史,也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古代史。
在汉献帝的后宫中,虽然都是女性角色,但有一个男人的名字,却会比汉献帝本人提及得还多。
他就是三国枭雄曹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汉朝外戚的顶峰。
汉献帝的第一个皇后叫做伏寿,她原本和曹操并没有一毛钱关系。
在汉献帝被董卓控制的时候,伏寿就嫁入宫中,等到董卓被吕布所杀之后,她被立为皇后。
小珏感觉很奇怪的是,汉朝权臣到了一定的地位,都抢着将女儿嫁给皇帝,以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不论是之前的霍光,还是之后的曹操,都是如此。
但董卓却是一个例外,他的女儿年龄可能不合适,但他有个孙女董白,年纪与伏皇后差不多,却没有入宫。
至于汉献帝的董贵人,那是董承的女儿,和董卓没有关系。
伏寿的出身也不低,她的先祖伏湛担任过汉朝的大司徒,父亲伏完还承袭了侯爵,并且娶了汉桓帝的女儿阳华公主为妻。
只不过,伏寿并不是阳华公主所生,她是庶出,与汉朝皇室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只不过,本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皇后,因为嫁的是亡国之君,生活却是无比艰辛。
最艰苦的时候是伏皇后跟随汉献帝从长安逃亡洛阳的那段旅程。
此时,六宫都步行,伏皇后还手持着细绢作为盘缠。
更狼狈的是,董承派人威胁要夺取细绢,来人杀死伏皇后的左右侍从,血液都飞溅到这位皇后身上。
到了安邑的时候,汉献帝吃饭都成问题,只能以枣栗为食,伏皇后的处境也可见一斑。
后来,汉献帝被曹操所迎,日子才过得好一些。
但那只是物质上的提高,作为君王,他失去了自由和脸面,只能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伏皇后在此时,开始也怕曹操怕得要死,后来却因为董贵人被曹操逼死,向父亲写下了一封致命的家书。
这封家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并没有留下来,而且成为了千古之谜。
《后汉书》中只有寥寥数语: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
也就是说,伏皇后不仅向父亲描述了董贵人的悲惨结局,更是希望父亲能够秘密行事,除掉曹操。
我知道,读者们联想三国历史时,很容易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将这部小说的情节与历史混淆。
在《三国演义》中,伏皇后的这封信寄出去不久,就被曹操截获,从而惹来杀身之祸。
然而,真实的历史是,伏完并没有勇气对抗曹操,拿着这封信不敢声张,直到自己死去也没有行动。
虽然伏完曾经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却只能屈服在曹操之下而辞去官职,但那不过非暴力不合作,谈不上反抗曹操。
这封信一直被他私藏,直到14年后才被曹操得知。
此时,曹操的权势几乎达到顶峰,他被封为魏国公,开始修建魏国的社稷和宗庙。
得知这封信后,曹操勃然大怒,他代替汉献帝下诏废除皇后,并关在冷宫生活。
当天,曹操让郗虑、华歆请伏皇后搬家。
虽然是请,华歆几乎是粗暴地将躲在墙壁夹缝之中的伏皇后牵出来。
因为是又惊又怕,伏皇后头发散乱,哭得泪流满面。
她出来的时候,遇到了汉献帝,请求皇帝的帮助。
可是,这位名义上天下之主,看着自己的皇后走向不测,却只能摇摇头,说出了那句极为经典又极为悲凉的台词: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这位皇后,被关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有的史书认为是郁郁而终,有的认为是被曹操当场所杀。
其实,不用多想,这当然是与曹操有关。
但是,关于伏皇后为什么因为14年前的一封信,就遭受非命,并且亲族几乎被尽灭,还是有着不同的争议。
大部分史学家认为,曹操刚好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并被封为贵人。
作为他这样的权臣,女儿一定不能屈居人下,是一定要当皇后的。
所以,那封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信,成为了最好的借口。
历史上,伏皇后被废的第二年,曹节也刚好当上了皇后,似乎验证了这一点。
但民国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却提出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观点。
他认为以曹操的地位和胸襟,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就灭伏皇后一族。
那封信中,一定隐藏着一个大计划,严重威胁到了曹操的利益。
因此,伏皇后必须死,这才符合逻辑。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看看东汉的后族,个个都不是善类,竞争权力几乎成为了他们本能的选择。
至于哪个才是伏皇后的悲惨结局的原因,只能留给后人继续猜测了。
曹操为什么要杀伏寿伏皇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伏寿伏皇后,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皇后,而在历史的记录中,这位皇后却是死在曹操的手上,原因记录的比较简单,就是伏皇后因为恐惧而经常给父亲写信,信件中有谋害曹操的言语,曹操大怒,将伏皇后赐死。
但这种说法其实多少有些站不住脚,如果仔细推理就会发现,伏皇后的死可能另有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曹操又到底为什么要杀死伏皇后呢? 曹操之所以要杀伏寿,是因为伏皇后触及曹操利益,想要谋杀曹操,其次曹操需要以此立威,彻底掌控汉献帝。
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这次事情的经过。
《三国志》中记载“
伏氏坐昔与父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卓被诛怨恨公,辞言丑恶,发闻。
”
《后汉书》中说,“
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漏泄。
”
衣带诏事件爆发后,伏皇后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的就写信给自己的父亲,想要谋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被曹操所害。
从这两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这件事情的经过,我个人是不太同意《三国志》的看法,曹操大家都很熟悉,以他的地位和魄力是不会简单因为伏皇后给他的父亲的信件中骂了自己,而大怒将其加害,所以这件事情另有隐情,只是不便于记录到正史中;
而《后汉书》中对这封信件的内容有所补充,说是伏皇后想要谋杀曹操,这无疑是给了曹操杀人一个很好解释,我个人也比较同意这个说法。
重点来了,不管信中写了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杀人的理由是这封信,但历史上对于伏皇后到底有没有写这封信也是有争议的。
这封信的出现是有所记载,大多数学者是以肯定的态度认为;
而有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这封信的出现太过离奇,可谓疑点重重。
伏完在建安十九年(210年)去世,而事情泄露在建安十九年(214年),也就是说这封信至少是泄露时的四年前写的,那么伏完就任由这封信留了下来,这么长的时间他都没有销毁,而且伏完是一个深知自保的官员,在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任伏完为辅国将军,仪制同于三公,而伏完认为政权在曹操的手里,自己应该避嫌,就将印绶上缴。
所以伏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留下如此巨大的把柄;
其次是曹操在伏皇后死后,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就让汉献帝立自己女儿为皇后,曹操为什么要这么急;
还有皇宫之中曹操耳目众多,伏皇后没事写信骂曹操,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所以也更加肯定了这封信件内容的不简单,那么问题来了,这封信件内容是怎么送出皇宫的,这又是一个疑点。
其实我认为不管伏皇后到底有没有写信,曹操都有杀她的理由,如果写了这封信,曹操杀她的理由就很充分了,而且伏皇后一介女流,就真的这么大胆,这背后恐怕就有汉献帝的指示,是汉献帝要杀曹操,那么《三国志》中有所避讳,也就顺理成章,曹操就更加必须杀死伏后,以此立威,实乃杀鸡儆猴,这在曹操集团上层恐怕也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当然即使伏后没有写这封信,曹操也有理由杀她,皇宫之中,曹操耳目众多,要说还有谁不是曹操的人,恐怕就只有伏皇后了;
而曹操在214年三月称魏公,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引起了好大的风波,而在这场风波后,曹操恐怕不会允许在留下伏后这个巨大隐患,在伏皇后死后,曹操火急火燎的将自己女儿推上皇后之位,这无疑也有警告汉献帝,平衡各方,达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要杀伏皇后也就理所当然了,这里我突然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句话:“
我杀人不需要证据,只需要怀疑就行啦!”
。
曹操为什么杀伏完
其一,伏完(?-209年),琅邪东武(今属山东)人,东汉末大臣,汉献帝伏皇后之父。
历官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
汉献帝迁许都后,曹操自任司空,大权在握并独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董承等人图谋诛杀曹操失败被杀,董承之女为汉献帝贵妃,曹操诛杀董承同时向献帝求董贵人杀之。
汉献帝以贵人有孕,数次请求曹操,仍不能保董贵人性命。
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诉说曹操暴行,令父亲密图之,伏完不敢有所举动。
建安十四年(209年)伏完逝世,由儿子伏典嗣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当日图谋泄露,曹操废杀伏寿及两个皇子,其宗族百馀人亦被杀。
伏皇后母亲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其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汉献帝发觉曹操的野心,与伏皇后及伏完商议,伏完向献帝献计以衣带诏赐国舅董承;
然而其后衣带诏事发,董承及同谋者被曹操所杀。
后伏完在宦官穆顺建议下向献帝发送密信以联合刘备、孙权讨伐曹操,但献帝回信被曹操截获,伏完全家皆被斩。
与正史中伏完病逝的结局不同。
曹操为什么杀伏完
1,伏完(?-209年),琅邪东武(今属山东)人,东汉末大臣,汉献帝伏皇后之父。
历官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
汉献帝迁许都后,曹操自任司空,大权在握并独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董承等人图谋诛杀曹操失败被杀,董承之女为汉献帝贵妃,曹操诛杀董承同时向献帝求董贵人杀之。
汉献帝以贵人有孕,数次请求曹操,仍不能保董贵人性命。
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诉说曹操暴行,令父亲密图之,伏完不敢有所举动。
建安十四年(209年)伏完逝世,由儿子伏典嗣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当日图谋泄露,曹操废杀伏寿及两个皇子,其宗族百馀人亦被杀。
伏皇后母亲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2,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汉献帝发觉曹操的野心,与伏皇后及伏完商议,伏完向献帝献计以衣带诏赐国舅董承;
然而其后衣带诏事发,董承及同谋者被曹操所杀。
后伏完在宦官穆顺建议下向献帝发送密信以联合刘备、孙权讨伐曹操,但献帝回信被曹操截获,伏完全家皆被斩。
与正史中伏完病逝的结局不同。
伏完的人物设定
伏完,沉深有大度,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官拜侍中。
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生六子一女。
六子: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伏典,一女:伏寿(袁宏《後汉纪》:(伏)后,琅邪东武人也。
父完,深沉有大度。
举孝廉,稍迁五官中郎将、侍中,以选尚阳安长公主。
(公)主,桓帝女也,生五男一女:长男德,次雅,次后,次均,次尊,次朗。
后以选入掖庭,为贵人。
完迁执金吾。
)兴平二年(195年),伏寿为汉献帝刘协立为皇后,伏完升迁为执金吾。
建安元年(196年),伏完官拜辅国将军,仪同三司。
汉献帝迁许都后,曹操自任司空,大权在握并独揽朝政,伏完于是奉上印绶,改拜中散大夫,迁屯骑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董承等人图谋诛杀曹操失败被杀,董承之女为汉献帝贵妃,曹操诛杀董承同时向献帝求董贵人杀之。
汉献帝以贵人有孕,数次请求曹操,仍不能保董贵人性命。
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诉说曹操暴行,令父亲密图之,伏完不敢有所举动。
建安十四年(209年)伏完逝世,由儿子伏典嗣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当日图谋泄露,曹操废杀伏寿及两个皇子,其宗族百馀人亦被杀。
伏皇后母亲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范晔:“沉深有大度。
” 罗贯中:“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
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