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户户通修路是真的吗?

2023-08-08
91 阅读

农村公路是连接城乡、服务农民、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了“四好农村路”工程,即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质量和水平,为农民出行、增收致富、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十年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46.6万公里,比2011年增加了90多万公里。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农民朋友“抬脚上客车”已从愿景变为现实。

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村公路路面的铺装率、列养率、优良中等路率分别增加到89.8%、99.5%和87.4%,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在全国高标准提出“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标的基础上,河南省从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着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三年来,全省累计投资302.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余公里,总里程达到23.3万公里,全国排名第四;实施安防工程约2.5万公里、改造危桥2098座;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从79%增至100%,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外通内连、畅乡通村”的农村地区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从地区差异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农村公路发展相对较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滞后。

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3,东部地区的农村公路密度(指每百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上的道路长度)为62.8公里/百平方千米,中部地区为53.9公里/百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为38.7公里/百平方千米。

其中,西藏自治区的农村公路密度最低,仅为10.6公里/百平方千米。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年来,在中央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

其中,用于贫困地区的投资就达到5068亿元,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

总之,中国村村通户户通公路的现状是:农村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地区差距不断缩小,为农民生活、乡村振兴、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