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可取代阿斗,是不是在试探?
个人认为不是试探,而是以退为进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间的流传度和受欢迎承担要比红楼梦更高,这样优秀的作品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和政治斗争的手段。
可谓百看不腻,愈久弥新。
书中的刘备是一个帝王的人设,按照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候书中第一奸雄曹操的说法,天底下只有他和刘备这两个英雄,其他人都不够格。
书中表面上刘备是个仁厚的君子,新野和樊城的百姓宁可抛家舍业都要跟随刘皇叔逃难。
但是实际上刘备是一个掌握人性特征,善于收买人心,操纵手下的权术高手。
全书一开始,刘备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商贩,但是他却用所谓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个无法证实的身份,通过桃园结义笼络了关羽张飞,关羽张飞不仅仅勇猛善战武功高强,还让张飞这个有点钱财的屠户散尽家财为刘备出钱出力卖命。
后面又能礼贤下士的三顾茅庐,请出来书中最厉害的智囊军师诸葛亮。
在取得荆州之前,刘备一直是委人之下,并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但是却一步步的隐忍到能取得荆州,拿下西川,最终称帝。
所以刘备是一个懂人性,会管理的领导者,他文不如孔明,武不仅关张赵云。
但是最后是他称帝,靠的就是他高超的驭人之术。
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身边已经没有了关羽张飞这两位最忠诚可靠的结拜兄弟。
赵云只能算是他的卫队队长,并没有太多的实力,马超虽然是五虎将第三位,但是因为马超原就是一方霸主,一直得不到刘备真正的信任,所以身边只有孔明是唯一可以托孤的人,而孔明的能力和威望刘备是不可能不提防他自己另立山头取代刘禅的。
而怎么才能阻止孔明有不臣之心呢?
身边既没有谁能有孔明的能力,也没有谁能得到刘备的完全信任,所以他只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提前给孔明挖个坑,让孔明明知是坑也不能不跳。
主动说可取代阿斗,既显示了他的大度和仁慈,为了天下苍生,让更有能力的人掌管天下,可以放弃自己唯一的孩子,又能提前挡住了孔明的不臣之心。
孔明是有文化的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声誉的,如果刘备不说这话,孔明可以走曹操的路线,最后还是曹家人取代了刘家的人,只不过是曹丕做的,不是曹操做的罢了。
而刘备说了这些话,孔明必然会忌惮如果真的取代了刘禅,后人会如何评价自己的问题。
真取代了刘禅,表面上是听取了刘备的话,但是其他人必然会说还是刘备更善良,对孔明夺权上位的行为必然会口诛笔伐的。
孔明是全书中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他自然知道刘备说这些话的意思,加上孔明本身并没有取代刘禅自立为王的想法。
所以孔明在托孤之后对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没有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心愿(孔明自己很清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却在有生之年保住了刘禅的皇位,连他去世后几十年的政权管理也做好了各种规划和安排,也算是对得起三顾茅庐之恩,还在历史上给自己留下了完美的记录。
成为后人敬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