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最先选择投降?

2022-08-29
5 阅读

清朝康熙年间爆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三个投降清朝的异姓藩王起兵造反,这三个异姓藩王就是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虽然三个藩王造反,但是三个藩王造反过程并不一样,吴三桂造反最坚决,尚可喜被儿子裹挟,耿精忠则是在造反后不久就主动投降,最后在平定叛乱后被康熙处死。

三藩之乱声势浩大,席卷整个清朝,可是耿精忠为什么要投降呢?

第一,耿精忠首鼠两端,两边想要好处。

耿精忠和吴三桂尚可喜不同,他们并不是同辈人,他是第三代靖南王。

其祖父耿仲明投降清朝,因功劳被封为靖南王,不过最后因为窝藏逃奴畏罪自杀,之后耿精忠的父亲耿继茂成为第二代靖南王,后来镇守福建。

耿继茂死后,耿精忠继承父亲的爵位。

他这个人野心大,对于清朝封赏并不满意,因此和吴三桂勾结起来,时刻准备造反。

吴三桂公开造反五个月后,一直观望的耿精忠看到吴三桂进军神速,俨然割据半壁江山,因此他觉得跟随吴三桂造反,想要在吴三桂打跑清朝后,从吴三桂手中获得最大利益。

而清朝在三藩造反后,虽然短时间接连兵败,但是迅速醒悟过来,马上制定了正确的平叛计划,全力对付吴三桂,对于耿精忠改为招抚。

耿精忠和吴三桂造反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此耿精忠感到了不满,因此对于清朝伸出的橄榄枝采取了接受,他认为自己这个时候归降能够得到最多好处。

第二,人心不齐,耿精忠不得人心。

耿精忠是第三代靖南王,此时刚刚继位两年,手下那些部将士兵很多都是跟随他爷爷父亲一路打到福建的,内心对这个三代藩王并不认同。

同时这些人大都功成名就在福建安家,过上了幸福生活,加上又有战功荫及子孙,谁愿意跟随耿精忠造反去当反贼,再加上耿精忠为人残暴,以杀人取乐很快就丧失了军心民心,这使得耿精忠的造反进展不顺,因此他只能选择投降。

第三,腹背受敌,分身无术。

耿继茂和耿精忠父子被封为靖南王镇守福建,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要时刻对付占据台湾的郑经政权。

郑成功一心复兴明朝,一直在福建沿海抗清,后来收复台湾岛,他去世后,其子郑经虽然不在复兴大明,但是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一直对福建进行侵扰,想要占据大陆土地进一步发展。

耿精忠造反后,将大批军队北上,自然就无法防范郑经,因此郑经利用这个机会开始进攻福建,这让耿精忠腹背受敌,兵力有限的他不可能两面作战,他要是再这样下去不是被清朝灭了就是被郑经赶出福建,因此相比之下清朝表示既往不咎后,耿精忠只能选择投降。

可是耿精忠不明白他从跟随吴三桂造反那一刻起就已经上了康熙必杀的黑名单,康熙绝不会放过他,就算他没有跟随吴三桂造反,他身为藩王最后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