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2-08-29
67 阅读

胤礽是最后一个公开册立的太子,这种公开立储,有很多弊端,自雍正开始,都不再公开立储。

他当了37年的太子后,最终沦为囚徒。

毫无疑问,胤礽的一生是悲剧,那么,胤礽的悲剧,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乃父之过呢?

《清史稿·诸王传》云:太子通满、汉文字,娴骑射,从上行幸,赓咏斐然。

胤礽初期文武兼修,甚得康熙爱护,但随着时间推移,胤礽的治国理念“纸上得来”的,怎么能和在办差中长大胤禛、胤禩、胤祥等比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况他们都是皇子,都有了夺嫡的心思,那么胤礽的那些没有实战经验的理政方式怎么会是众位野心勃勃的兄弟的对手。

更何况皇太子在皇帝心中是“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清朝的皇子都受过同样的教育,严格的皇子教育让每个皇子都很有见地,更何况他们还拉帮结派,处于漩涡中太子更是很难平衡方方面面,处不好就是对上康熙不满,对下群臣失望。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乳名为保成。

后来,康熙决定学习汉人的“字辈”文化,给儿子们定为“胤”字辈,给两个儿子重新取名为胤褆、胤礽。

“礽”的古意是“福气”的意思,这个名字,蕴含着康熙对嫡子的祝福。

太子既是君又非君,这个度是非常不好把握。

太子太能干,就容易让皇帝大权旁落,皇帝不甘心,这就是矛盾。

比如神剧《琅琊榜》,皇长子太能干,皇帝为了灭掉他,不惜牺牲7万多赤焰军做陪葬。

太子若能力稍微次一点,不能恰如其分的跟随千古一帝康熙的步伐,稍微有一点不满,那么多皇子个个都是精英,就会把太子的缺点无限放大。

清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皇子不就藩,都在帝都,每个皇子都在挖空心思地等太子犯错,只要是人,怎么会没有打瞌睡的时候?

胤礽第一次被废,在诏书中说:“胤礽不法祖德,不尊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以上内容出自《清史稿·诸王传六》。

天哪,康熙说他对太子不满20年了,这还了得?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