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耿建国认为“大旱有地震”有道理吗?
先说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这句话呢最早是我国地震科学家耿国庆听一个农民说的。
那农民说的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耿国庆先生就去做了一次调查。
这一查不要紧,整整查了中国两千二百零二年的历史。
从秦始皇十六年,你一直查到公元一九七一年,在这期间,华北和渤海地区一共发生了六十九次六级以上的地震。
在这六十九次地震中,震前一年发生大旱的有二十七次震前两年发生大旱的有十五次。
震前三年发生大汉的有十六次,震前三年半发生大旱的有九次,结论是什么?
结论是,在震前一到三年半内发生大旱的次数为六十七次,占比百分之九十七点一。
而在这其中呢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大旱之后地震发生的越慢,强度就越大,大汉的面积越大,地震的强度就越大。
那这样的数据可靠吗?
为此我还专门去查了一下四川七点六级大地震,位于西南大旱区云南昭通六点五级大地震位于西南大旱区海城七点三级大地震位于华北大战区唐山七点八级大地震也位于华北大地震。
这些破坏力极大的地震,似乎都能体现震撼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
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各个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摩擦,孕育出了地震。
而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会使得地球局部温度升高,这些热量传导到地面,会使得地面的温度升高。
说的夸张一点,就像一块烧红的石头,释放出大量上升的热气流,从而不利于形成降雨出现了大旱。
而我们的国家呢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因为板块之间的挤压相对都比较活跃,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分别是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二十三条地震带。
涉及到的省份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山西、宁夏、江苏、安徽、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的全部和部分地区。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旱未必会引发大震,但有备无患,却也不必寄人忧天。
有人说,今年的蚊虫很少,会和地震有关吗?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蚊虫繁殖的最佳温度是二十五到三十摄氏度,超过三十五度人都会受不了,蚊虫就会出现下折。
也就是类似于冬眠的一种现象。
所以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