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专家们力捧贾浅浅?真的是因为她的父亲贾平凹吗?
毫无疑问,浅浅长相甜美,眼波流转,身量苗条,文人看后,创作上自然有了巨大动力,加上浅浅文笔奥妙无穷,金句迭出,令人大开眼界,忍俊不禁,李清照、鱼玄机、卓文君看到,都要汗颜。
相比之下,张爱玲、冰心等人,都抬不起头来。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但是文人又最喜欢拉帮结派,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乌台诗案、明朝的文人集团语言当之间的斗争等,看看当时的表演,令人惊悚,为了集团的利益,可以置朝廷利益于不顾,他们不用亲自动手打人、杀人,而是用笔杆子修理你。
武人之间有矛盾,打一架比吵一架要简单许多,再不然,有的人甚至可以起兵,看看谁的拳头硬,谁的道理就多一点,文人不同,他们惜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也,本质是打不过人家,怕疼而已。
武学可以开宗立派,比如太极、螳螂、八卦、形意等,一招鲜,吃遍天,有些招式,需要口口相传,具有隐秘性,有些东西不会,苦练100年也没有用。
文学这种东西,具有天然的排他性,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并不是书读得越多,灵感就越多,无法开宗立派,也就无法长久保持圈子的利益均衡。
走文学道路的人,是一种多重精神线的综合体,通常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以前的文人,以做官为最高理想,效命于朝堂之上,天天侍奉君主,茶余饭后,拿起笔来,发发牢骚,那种没有功名,只有卖文的人,通常被这些官员看不起的,这就是官场科举出身的重要性。
而今,基础教育的普及,各种印刷品的商业化,网络的发达等,其实人人都可以走这条路,文学的门槛其实已经降低了,作家的身份,已经有了分水岭,一种是传统作家,写小说,写诗歌,写文学评论等,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一步步爬上巅峰。
另一种则是网络作家,他们崇尚快餐文化,什么好玩且有市场,就写什么,情节雷同不要紧,由于Ctrl+C和Ctrl+V的便利性,很多网络作家,都靠抄袭或者买草稿,成就了一身光环。
年收入过亿,不是梦想。
这给传统文化人带来了一种冲击,他们的产出速度,无法与网络红人相提并论,花费几年写成的小说,只能走传统的传播渠道,那就是取得书号印刷,可能出版社看都不看,因为印出来没人买啊。
网络小说就不同了,与公司签约的写手,只要有稿子出来,机器审阅一下,立即出版(网络成仙),只要有点击量,就有收入,连书号都没有,可以说,出版的费用无限接近于零。
由此,传统文化圈子,便只能够孤芳自赏了,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内卷,相互评论,相互吹捧,否则没法混下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人相轻,不得不转变成“文人相帮”,这是时代赋予的特色,否则无法混下去的。
甭指望现在每天玩手机8小时的年轻人,有闲心坐下来捧着纸质书,看上30分钟。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文人需要结成圈子,贾平凹的文学造诣,在当代文坛,属于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著作等身,国际国内都得过大奖,至少在陕西一地,无人能及。
文坛领袖,无冕之王,一句话可以让你登顶,一句话可以让你万劫不复,有哪个从事纯文学的人,不给他老人家面子,那就不要混下去了。
在文学界,想要打怪晋升,除了文学创作之外,那就只有文学评论,至少你要混出个“文凭”、“职称”来,才能够进阶,而文学评论,必须出奇制胜,如果去评论《红楼梦》,天哪,全国至少有100万人写这个题目,能够出彩的几率几乎为零。
但是评论当代作家,就有看头了,这类书籍的受众本来就不多,在里面挑选一段评论一下,只要论文结构、主题思想没有问题,基本都会通过,因为评论的是活着的大名头作家,评委总不至于会认为该作家有什么问题吧,这不是递刀子么,这可不是我们文人的传统。
于是,不但是女儿写论文评论父亲,其他专家,也趋之若鹜,反正一致好评,总是不会错误的,贾老本身也没有什么思想错误、对吧。
时代变了,文人再不相互帮衬,就真的混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