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农民将何去何从?

2022-08-29
3 阅读

当全球化经济,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时,这个问题可以忽略,甚至毫不考虑。

因为广阔的城市天地,可以毫不费力地容纳亿万农民就业。

但当前,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虽然很闹心,但必须面对啊!城市或许留不了我们农民①全球化经济日渐势微消费不足就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必然就业岗位就减少。

昔日深度融入全球一体化,高度依赖外循环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深深受创。

没有产能就没有就业,产能过剩就业就减少。

②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何时消失仍未知。

这肯定是疲软经济上的雪上加霜。

虽然附属带动了医疗经济,但功能远远小于,对整体经济产生的破坏力。

③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了167万人,创历史新高啊!6月是毕业季,千万级数字的年轻人马上就涌入就业市场。

他们有知识,又风华正茂,在求职场与我们农民工根本不在一级别,完美碾压是必然。

看看吧!就连风吹日晒的快递业,也遭他们大规模入侵,更别提其它优美职业了。

④工地与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业枯萎百业秋!虽然工地与流水线少有大学生的竞争。

但房子不好卖,产品卖不了,想要996与711都恐将成奢望。

怎么办?

怎么来怎么回,回归出发地。

不但年老农民工会回,年轻力壮的农民工,恐怕也要打包回家了。

除非很快全球化又成主流,世界又充满和平,否则农民工回归农村就是必然,虽然无奈但别无选择。

想来想去,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少,其实质是城市工业产能和服务过剩。

是我们不需要产品和服务了吗?

显然不是!而是无力消费!但就是搞不懂为何无力消费?

当城市无法容纳,又无法提供理想生活时,惟有转身回家。

回乡后怎么办?

环保政策+下乡资本,就是悬在头上的双剑。

单干显然满足不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

规模种养吧,显然干不过环保政策与下乡资本。

因为人单力薄,既使几个人联营,其实力远远不如集团资本。

实力小试错成本就低,可以说,只要一次失败,我们农民基本无咸鱼翻身的可能。

因为金融资源更青睐集团公司,政策红利更倾向大规模企业。

.............既然在农村,我们干不赢下乡资本。

那么为啥我们不妥协呢?

干不过,就加入他们,为他们服务。

以他们的企业为中心,围绕雄厚资本开展附属服务。

这或许才是出路之一吧?

这不完全是投降主义,但投降输一半,好过全盘皆输吧?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