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善人?
2023-08-26
114 阅读
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有三类人大抵可以划入“善人”之列。
一类是“克己复礼”的人,一类是“善待他人”的人,一类是“大公无私”的人。
“克己复礼”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什么是“礼”呢?
孔子的“礼”,是指全社会尤其是主流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规范。
现代社会,“礼”还应该而且必须包括法律法规。
克己复礼,就是一个人要努力克制个人不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想法和做法。
“善待他人”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
古代史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属于善待他人。
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头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属于善待他人。
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还关心帮助与自己没得血缘关系的老人孩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属于善待他人。
朋友来了用好酒好肉款待,既加深了朋友感情,也让朋友心里美滋滋的……。
近现代史上,武训(古代乞讨办学的人)、雷锋,也可以归于此类“善人”。
“大公无私”在我看来是“神”的境界。
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做到“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多公少私”,就算很了不起。
从这个角度上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绝对称得上“大善人”,因为他们“达则兼济天下”,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复兴大业。
准确地说,克己复礼、善待他人、大公无私,是“善人”由低到高的三种境界——一个人,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去关心帮助他人,最终实现“解放全人类”。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能大体做到“克己复礼”、“与人为善”,就已经是受人尊重的“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