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伟大的教育家都无法改变的教育是什么?
2022-08-30
2 阅读
任何伟大的教育家都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提高一个人的悟性。
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每个孩子都自带性格出生,而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底色。
以前说,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
不,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自带颜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粉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蓝色,有的是灰色,有的是黑色,这就是他们天生自带的性格。
再伟大的教育家,都无法改变一个孩子的底色。
你可以用各种方式在他的底色上作画,甚至用另一种颜料覆盖他本来的颜色,让你看不出他的底色,但就算教育入骨,只要有一点剥落,露一点痕迹,就能泄露出他的本性。
就像曹操天性中的残忍霸道猜忌,项羽骨子里的傲慢,苏东坡性子中的散漫,李白天生的豪迈,杜甫的严谨认真端方等等。
教育无法改变性格,但能包装性格。
渗入骨髓的教育会渗透底色,如果不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分离,连他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底色。
这就是教育的魔力,需要一定功底,经年累月才能实现。
相比性格,伟大的教育家最一筹莫展的是一个人的悟性。
什么是悟性,就是画家和画匠,音乐家和歌手,数学家和数学老师的区别,就如同金庸小说中,黄裳能够博览群书后创立《九阴真经》,而郭靖虽然武功盖世也只是将招式练得越发醇厚有力熟练而已。
悟性是一种思维境界,是每个领域的大咖都渴求的“好苗子”,而悟性是天生的,不是教育家想方设法能够培育出来的。
梅兰芳就是唱京剧的好苗子,可他儿子梅褒玖穷其一生也未达到他的境界;齐白石24岁才学画,成就能超过从小学画的普通人;爱因斯坦在青年时期极为普通,可他却能思考出专家教授都想不出的理论。
勤能补拙,但补不出悟性,悟性是天生的,伟大的教育家在悟性面前也只能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