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35岁左右,在单位升职无望但能轻松混日子混薪水,你会选择辞职还是安于现状?
其实这个问题,几年前就发生在我身上,现在回想起来,很大因素是自己的问题,在这里和大家讲讲我自己,或者给大家带点启示。
我2014岁进入了汽车企业,当时想着这个是传统的行业,只要在汽车企业,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而且汽车企业不像很多行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淘汰,或者消失。
简单来说,100年后,人类还是需要开车。
所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很努力的,争取上游。
那几年的工资待遇不错,很多同事都买房子,都在广州楼市疯涨前买了房子,所以很多同事的车子,房子都是标配,有些大胆的同事还买了二套房,我是因为购买区域受限制,不能买,想着推迟点买,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那年的年底广州楼市疯涨,涨的高不可攀,这样买房子的事情被耽搁了,因为我不喜欢开车,也就没有买车。
那几年想着在广州稳定下来,其中也有猎头公司的人邀约。
想着这个是汽车行业,在哪里也一样,工资待遇差别不大,就不想跳来跳去。
这样也就过了几年,2017年是公司最辉煌的时候,为啥说2017年是最辉煌,因为到现在已经回不去。
我现在才醒悟,为啥我领导这个时候离职(2017年),明明是最年轻的,最有前途的课长,都离职。
后面又听说,公司高层想挖他回来当部长,但是我领导还是不想回来。
原来领导已经发现汽车企业的问题,需要变换赛道,不在汽车行业呆。
我这个人还是不聪明,后知后觉。
疫情发生前那两年也有考虑跳槽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而那时没有想到变更赛道。
这就为后面裁员埋下了隐患。
疫情发生了,大家心里很慌张, 不敢随便跳槽,都担心失业。
疫情到现在已经2年多了,公司已经实施3批裁员风浪。
现在已经40岁了,跳不动。
但是也在想着,失业后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
所以在30岁时,就要制定35岁前的职业规划并且打好基础,35岁是分水岭,如果在朝阳行业,就需要闯出自己的天地,并且需要保持危机感,继续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
但是限期也是很短,特别是在外企,高层领导都是外国人,所以中国人很难上升到高层。
有机会就跳槽到民营或者私企。
前两年我的部长也是外企跳槽到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如果上市,就有可能分到股权,这样人生的财富就翻一番。
最后情况,也就是创业,有一定的人脉和资金可以尝试。
但是现在是疫情,不赞成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