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捧为神作的烂片?
如果能被捧为神作,说明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过这要看谁捧,自己买票的群众还是发免费票的单位。
后者捧出来的类似《厉害了…》之类的片子,烂出宇宙了。
还有收费媒体的吹捧,类似《空天猎》《上海堡垒》那类的,群众是不认同的。
不过确实有一些片子有争议,既不是神作也不是烂片,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例如《流浪地球》,确实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科幻片,但居然有人把这部片子上升到“爱国”的高度,不免令人反感。
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就说一部很流行但确实水平一般的片子:《八佰》。
事先声明这片子我看了三遍,流泪三遍,很喜欢,但这里仅仅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去谈论。
首先,这部片子歪曲了历史,定位不清。
电影要么在史时的基础上做艺术加工,例如《血战台儿庄》。
要么完全艺术化讲一个根据现实虚构的故事,例如《高山下的花环》。
而《八佰》借用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地点、人物,却讲了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不免有不敬先烈之嫌。
电影里的八佰守军由各路人马混搭,枪杀俘虏、排队跳楼、用人头接电话线、强行过桥、专员威逼、士兵脱逃…纯属扯淡。
历史上的八佰是一场胜仗,中国正规军在上海军民强大的后勤支援下击败了日军一次次进攻,以至于鬼子进攻前不得不喝酒壮胆。
守军的英勇获得了国际社会一致肯定,最后在外交斡旋下大摇大摆撤入租界,哪来仓惶过桥这段。
而真正的惨烈在孤军营,将士们被无能的当局、租界英俄军所抛弃、出卖,导致谢晋元被刺,孤军被流放南洋当苦役。
而电影对于四行仓库守卫战的所有战绩没有表现,还杜撰了很多强行催泪的桥段。
什么排队跳楼,早就被网友喷成破烂儿。
孤军又不是傻瓜,能用麻包裹炸药扔下去干什么用人填?
是活腻了还是军官想上军事法庭?
历史上的陈树生烈士是看到敌人即将点燃炸墙的导火索,千钧一发不得不用血肉之躯跳下去同归于尽,并且被对岸的民众和自己的长官看到记录了下来。
可是这部电影舍弃这些真正荡气回肠的真实历史记录,硬杜撰出一些小家烂气的小人物视角,用什么赌场老板捐钱、小混混捐躯、学生潜入仓库被吓哭之类的所谓“真实人性”来试图描写那场自己完全不做深入了解的战争,误导观众,真的是侮辱先烈。
而枪杀战俘更是给英烈抹黑。
一战后制订的日内瓦公约给了作战双方约束,只有鬼子才会滥杀无辜。
而我军除了面对穷凶极恶拼死反抗的畜牲,不会违反军纪随意处决战俘。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是片中为了渲染战士的所谓勇敢,杜撰用战俘练胆的情节。
要知道,这种军官逼着士兵屠杀的做法正是日军特有的。
如此编排,颠倒黑白辱没先烈。
至于让日军突击队从水道潜入更是诋毁正规军的能力。
这不是神剧,任何一个合格指挥官都会派人搜索和警戒所有出入口,不可能给敌人留下后门。
剧情说完,再说拍摄手法。
瓜怂这个角色究竟要表现什么,最后坐上高射炮的后续呢?
张译的角色又是表现什么,抗日军人贪生怕死?
日军军官和我军军官策马相会表现什么,西部侠客式决斗来决定战局?
小混混送电话线表现什么,用死来抗议军队后勤保障不力?
还有所有被裁切一半儿的军旗,难道露出来会影响自信?
………所以这部片子实在一般。
如果像《高山下的花环一样》,虚构一个场景,一群人,也许将是又一部殿堂级战争片。
或者像《血战台儿庄》那样,露出那面旗,肯定将士的牺牲,完全尊重史时,也许会载入电影史册。
可惜,这部耗资七亿的片子,因为不会讲故事和戏说先烈,在1975年就公映的《八百壮士》面前,仍然还很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