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妃六岁入宫,怀有身孕后却被皇帝下令饿死,结局又如何呢?
张裕妃假孕争宠,欺君罔上,她的死根本不是冤案,只是东林党人用来攻击魏忠贤的武器而已。
根据《明史》的记载,某个雨天,虚弱不堪的张裕妃从冷宫中艰难而缓慢地匍匐而出,爬到瓦檐下用双手捧着滴下来的雨水啜饮,然后闭气而绝。
裕妃张氏,熹宗妃也。
性直烈。
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
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堂堂一个妃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激起大家对于魏忠贤的愤怒呢?
事实究竟又是如何呢?
魏忠贤剧照假孕争宠始末张氏,顺天府涿州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七月十九日。
张家的家境应该并不宽裕,因为张氏在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时候被选入内廷。
以她七岁的年龄,只可能是进宫成为宫女。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执掌大明朝近半个世纪的万历帝朱翊钧驾崩,享年58岁,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
八月初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不过随即在九月初一日驾崩,享年39岁,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
九月初六日,16岁的明神宗皇长孙、明光宗皇长子朱由校继位,即明熹宗。
按照惯例,明朝皇帝都会在继位次年才改元使用新的年号。
为了避免光宗成为本朝唯一没有年号的皇帝,自其登基之日起至当年年底称泰昌元年,次年才改元为天启元年。
明熹宗画像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五月十五日,宫中传出一道旨意,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因为撰写裕妃册文而获赐银币。
五月十八日,英国公张惟贤持节,大学士叶向高捧册,册封张氏为裕妃。
我们来看下册文都写了什么:皇帝制曰:椒涂赞化,洵资壸掖之良。
葛藟承庥,茂衍本支之庆。
维德仪之夙备,繄位序之隆加。
彝典具存,渥恩斯霈。
咨尔张氏秉心温惠,禔躬肃雝。
彤管遵规,鱼贯谨授环之节。
紫闱恪侍,燕禖符佩韣之祈。
属命秩之新膺,宜嘉名之肇锡。
兹特遣使持节封尔为裕妃,锡之册命。
于戏!谦乃受益,和可致祥。
内职宜虔诵鸡鸣而致儆,后昆惟裕徵麟趾以开先。
祗服宠光,永昌祚胤。
钦哉。
—《明熹宗实录卷三十四》很明显,张氏之所以进封裕妃,就是因为有了身孕。
那么她现在是刚有身孕,还是即将临盆呢?
我们来看下在她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朱由校登基之后并没有马上册封后妃,直到第二年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才册立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监生张国纪长女张氏被选为皇后。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七月,宫人范氏进封为慧妃,原因和张裕妃相同,有了身孕。
当年十月十六日,范慧妃为明熹宗诞育皇长女永宁公主。
做个简单推论,张氏五月封妃,则其临盆时间应在当年八月。
紫禁城转眼间到了八月,已经足月的张裕妃却毫无动静。
八月初八日,宫中传出旨意,裕妃张氏革去冠服,打入冷宫。
八月二十二日,空虚寂寞冷的张裕妃凄凉离世,年仅18岁。
明末诸生秦兰徵曾写诗为张氏鸣不平:何事丹陵迟暮生,葳蕤独闭未全明。
伤心饮彻檐头水,万岁潜呼三两声。
—《天启宫词》东林党人的攻击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对司礼监太监魏忠贤进行弹劾,洋洋洒洒写了魏太监二十四条大罪,其中有一条和张裕妃有关:裕妃以有喜得封,中外欣欣相告矣。
忠贤以抗不附己,嘱其私比捏称无喜。
矫旨勒令自尽,不令一见皇上之面。
昔尧以十四月而生。
假令当日裕妃喜在,安知不为尧母?
是皇上又不能保其妃嫔矣。
大罪九也。
—《两朝从信录》杨涟画像杨涟是东林党人,他们攻击魏忠贤的目的何在呢?
表面上似乎是指斥魏公公把持朝政,祸国殃民。
连毫无根基的崇祯帝都能除掉魏公公,做皇帝能力远在其上的明熹宗会把控不了魏忠贤?
实际上这位名义上的“九千岁”,和当年的“立皇帝”刘瑾一样,不过是大明天子推到台前的白手套而已。
东林党人弹劾魏忠贤,本质上是要和皇帝争夺朝堂上的话语权,明熹宗又岂会予以理会?
更何况就从弹劾文本来说,也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问题,我们就以事关张裕妃这一条来看。
张氏进封裕妃是因为有了身孕,这一点朝野公认。
杨涟攻击魏忠贤不但捏造张裕妃“假孕争宠”,甚至还矫诏将其赐死,原因只是因为张氏不愿意依附这位九千岁。
可是张裕妃真的无辜吗?
杨涟在后文中指出“尧以十四月而生”,意思就是上古圣君之一的尧帝在其母怀孕十四个月以后才出生,张裕妃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尧母呢?
这里的潜台词是什么?
张裕妃足月之后没能生产这件事,几乎可以认定为板上钉钉。
怀胎十月不能生产,不是假孕是什么?
皇嗣对于皇帝来说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还需要魏忠贤来矫诏把张裕妃赐死吗?
崇祯帝与魏忠贤剧照结语:通过梳理史料,张氏足月未能生产的事情基本清楚,其此前又无流产记录,则必为“假孕”。
张氏假孕的前提,是她必然有过侍寝明熹宗的行为,之后的应对之策无非是两条:其一寄希望于真的受孕,其二其背后的势力抱养一个婴儿假作张氏所生。
那么这就绝对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团伙作案。
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其背后的势力在宫斗中失利。
但是东林党人将其作为攻击魏忠贤的武器,未免过于下作。
张氏结局极惨,在冷宫中忍饥挨饿,最后喝了几口雨水后香消玉殒。
由于妃号已经被革去,张氏没有资格入葬金山皇家墓地,而是按普通宫女的处置方式予以火化。
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弱女子,相信张氏也只是后宫大佬宫斗的一枚棋子而已。
裕妃张娘娘者,已有身铺,宫膺册妃礼毕,逾期久不乳,且有违言。
客氏、逆贤恚其异己,于先帝前力赞之,仍矫旨将宫人、内宫俱逐于外,绝其水火,独将妃封闭宫墙之内,无所饮食,经数日。
后天雨,尚力疾匍匐于产溜之次,伏啖雨水数口气绝。
宫门外看守宫人回话,奏知先帝,将妃革封号,如宫人例焚化于净乐堂。
—《酌中志》明熹宗驾崩后因为没有子嗣,由其五弟信王朱由检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即崇祯帝。
这位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登基不久就除掉了魏忠贤,顺带也为张氏平反,复封为裕妃,谥曰悼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