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典故吗?

2022-08-31
5 阅读

礼不下庶人,普通百姓只要遵守百姓社交礼节就可以了,朝中礼仪与官场上的礼仪,普通百姓无须去学。

至于刑不上大夫。

刑本身就是惩罚犯罪的,远古时期只有贤能的人才有资格做官,贤能的人是不会犯罪的,所以刑罚就加不到他们身上。

至于后世任用官职的标准降低,但官员犯罪,在清明之世,还是照惩不误!象尧时的四凶,该流放的照样流放。

汉初惩治犯罪官员,不象普通百姓犯罪一样用刑,汉代惩治犯死罪的官员,一般逼其在狱中上吊或服毒自尽,给留个全尸,不以砍头对待。

汉代之后,给犯死罪官员留全尸的优待没有了,而且愈往后的朝代,惩治得愈厉害。

到明朝发挥到了极致,抄家灭族是家常便饭。

胡惟庸案、蓝玉案都杀戮过万!不象封建王朝之后,做了官,便有护身符加身,可以为所欲为,身处法外之地。

便是众多追随的奴才、蔑片,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黄帝之时,治政就讲求去除害群之马。

荀子说:\"元凶不待教而诛。

\"汉宣帝说:”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在世,犹不能为也!\"如果刑不上有罪的士大夫,谁人能把天下治理好?

就是三教圣人,恐怕也束手无策!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