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2022-08-07
14 阅读

典韦第三之说是源自一首所谓“二十四名将”打油诗,全诗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

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有了明确的出处,是不是就代表典韦在《三国演义》中可以凭勇武排在天下第三呢?

这倒未必。

《三国演义》中的顶级大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演义中,吕布第一争议不大,但是第二却众说纷纭,赵云、马超、张飞、关羽甚至颜良各有拥护者,由于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就不过多讨论了,提这个主要是想说,这些天下第二的争夺者顺延排下来就已经六位了,所以典韦无论如何也排不到第三。

这倒也不是看低典韦,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相关描写与战绩。

典韦本是张邈部将,因争执杀人而逃走,夏侯惇狩猎时见其驱虎过涧,于是引荐给曹操。

当时正巧十余位军士扶不住旗杆,典韦上前一只手轻松搞定,令曹操赞叹不已。

从此,典韦加入到曹操麾下,受职都尉。

濮阳大战,一向以孔武有力示人的典韦(所用一对铁戟重达八十斤,是全书第二重的兵器)秀了一把“粗中有细”,以“飞戟”连杀吕布军中十余骑,之后独自杀退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联手,在乱军中救出曹操。

这一战能够证明典韦的不俗实力,但也仅仅是不俗而已。

郝萌等四将虽然与张辽、臧霸等人并列为八健将,但实力和张辽比要差得多,曹性曾在射中夏侯惇一只眼后被反杀,宋宪更是连颜良三合都接不住,所以这四位属于典型的“才不配位”,说是战五渣都不为过,战败这样的四将联手是超一大将的基本操作,不值得大惊小怪。

之后曹操征剿汝南黄巾,典韦在追击时遇见了许褚,两人大战一日不分胜负。

有人说典韦已经作战很久,体力有所损耗,在这种情况下战平许褚,说明实力要高过许褚。

个人不这么看,首先典韦确实恶战了许久,但许褚也未必就闲着了,从他擒黄巾看来,在此之前很可能也在率众与黄巾作战。

其次,书中没有交代过典韦因体力消耗造成战斗力下降,而所谓的体力劣势或许一开始有,但是打了一天什么都拉平了。

所以许褚和典韦可以看做绝对平手,实力基本等同。

再往后就是宛城之战,典韦被胡车儿灌醉偷了双戟,所以在拒敌时拿了两口刀,砍死二十多人后刀卷刃,于是抓着两个士卒当武器,又杀死数人,最终因寡不敌众背部中枪,死于乱箭之下。

典韦死得很壮烈,但书中身陷险境突围而走的大有人在,典韦虽然有很多不利于己的客观因素存在,但这一战最多只能算不错,毕竟他阵亡了。

所以衡量典韦最好的参照物就是实力与之伯仲之间但战绩丰富的许褚。

许褚先后战平过吕布、赵云、马超、庞德,但是面对徐晃和高览也没表现出明显优势,属于遇强不弱,遇弱不强,因此被很多朋友称作“超一大将守门员”,以此类推,典韦最终的合理排名大致处于超一中游偏下,那么“三典韦”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苏州平话三国中的典韦不过并非所有版本的三国故事中典韦的武力设定都一样,比如苏州平话《三国》,故事是从“关公约三事”开始的,此时吕布、典韦均已过世。

根据对过去的叙述,这里的吕布和典韦比《三国演义》中实力要强得多。

虎牢关大战,吕布独战刘关张三百回合才被张飞一枪挑飞了头顶的紫金冠,这件事一直让张飞引以为傲。

而说到典韦,我们需要先回到之前提到的那首二十四名将打油诗。

诗中最突兀的人物就是所谓的“神枪”张绣。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有关张绣“北地枪王”的名号,但是这些和《三国演义》完全对不上,原因就是这个设定来自我们现在说的苏州平话《三国》。

宛城一战,张绣忌惮典韦,于是命胡车儿盗走典韦的双铁戟,这才以绝技将典韦杀死。

也就是说,按照书中的设定,典韦是高过张绣的。

那么张绣是怎样的存在呢,书中的张绣是童渊的大弟子,“百鸟朝凤枪”大成,他独霸宛城,是汉帝钦封的“宛城侯”,听调不听宣。

曹操每每请其出战都需要皇帝下旨,而张绣对曹操的态度极为傲慢,曹操反而处处陪笑,因为典韦死了,曹操麾下已经无人能再与其争锋了。

书中大发神威无所不能的赵子龙虽然以自创枪法一招险胜,将张绣挑杀。

但是在交战之前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能够战胜张绣,而这胜利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换言之,长坂坡之前,张绣就是在世诸将中的天下第一,而典韦生前隐隐在张绣之上,足见其实力之强。

综上所述,如果以苏州平话《三国》为依托进行分析,典韦高居第三是成立的。

换言之,所谓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并非《三国演义》中的设定,强加解释自然不通的。

但如果把出处换成苏州平话《三国》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注:苏州平话《三国》和《三国志平话》是不同的文学作品,切勿混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