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书,你会对书中的情节在脑海中加以想象吗?

2022-08-31
13 阅读

会的,这是每读一本故事性读物都会出现的情况,读书过程中脑海就会不由自主想象出同步画面。

我想大家应该都是这样的吧,不然看到的只是文字?

我现在正在看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主角》,从一开始,就边读边想象故事发生的一幕幕场景,根据人物描述想象各人物形象。

易青娥跟随舅舅从家乡小村庄乘坐长途汽车到县剧团学戏、考试、被录取,以及成为剧团正式成员后练功、吊嗓等日常学习生活,每一个细节我都会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场景,比如乡村通往县城的充满汽油味的破旧的班车,走过后扬起漫天尘土;舅舅给她找胡老师辅导迎接考试,胡老师是剧团台柱子,可以想象出胡老师应该是个才貌双全的美女等等,就像过电影一样。

很多年前看《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简爱》等小说时,这种画面感就非常强。

自己就像导演一样,按照自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想象着故事发展的地点、人物和道具。

有些小说已经拍成影视剧的,再看影视剧时,能产生共鸣的是少数,大部分总觉得有欠缺。

这就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说看影视剧不如读原著,影视剧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对思维的禁锢,而读原著你可以天马行空,尽情的想象。

感觉拍得比较失败的有新版《平凡的世界》,情节改得面目全非。

老版14集短剧,情节忠于原著,主演演技不错,只是年龄看起来有些偏大,但总体瑕不掩瑜,现在哔哩哔哩上还能免费观看。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也不如想象中浪漫丰满。

有些剧就拍得非常好,比如BBC1995版《傲慢与偏见》,演员演技都在线,每隔一段时间就刷一遍,百看不厌。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秦孝公和商鞅为了扭转秦国的危难局面,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感人又励志;秦孝公有娘、有大哥、有碎妹子,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凡人,刷新了从历史书中了解的苛政暴秦的认知。

我先看的这个剧才勾起看书的欲望,于是买了书看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