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

2023-10-04
14 阅读

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春江花月夜》,诗句的意思: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原诗选段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话文释义:)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