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经没有宰相官职了,为何《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明珠、陈廷敬等人依然被称为“相”?
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丞相,世间再无丞相一职,给人的影响是明朝无宰相,其实错了,说的文一些,叫皇帝扩大中央集权,说的实际一些,明太祖疑心太重,自己给自己找了些活干,吃力不讨好。
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就很聪明,齐泰,黄子澄辅政,文臣掌握了主动权。
再后来,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都是明君,重用贤臣,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号称三杨,君臣共创了仁宣之治,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英宗好武,致有土木堡之变,文臣于谦组织军民力保北京城,传为佳话。
英宗在也先手里,就是说一国之主被也先俘虏了。
也先欲挟天子自重,英宗朱祁镇真是有骨气,土木堡之变,英宗坐而受俘,他是皇帝呀,不能失了威严,英宗说;‘朕是大明皇帝。
’也先被英宗威严慑服,相当尊敬。
于谦想出的对策是;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意思是,朱祁镇已不是一国之君了,朱祁镇发出的号令已不代表天子,大臣可以不接受。
这招厉害呀,于谦等文臣居然说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大约这个话,不要说清朝文臣敢说,放之历朝历代,大约也恒古绝今了,文臣的骨气超迈前人,后无来者,包括现在,包括未来,不是话说的大,中国文臣的骨气,要数明朝为烈。
也先挟持朱祁镇来到大同,要求守将打开城门,大同守将郭登躲在城内不露面,也先喊话;‘大明天子要求你们打开城门。
’守城将士说什么,说;‘没有郭将军之命,任何人不敢擅自打开城门。
’也先又问;‘你们的郭将军呢。
’守城将士说;‘郭将军巡边去了。
’也先攻打大同不下,转而进攻北京城,故技重施,以英宗为要挟,于谦的答复还是;‘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已经近乎民主自由的思想了。
孝宗有名的好脾气,一生只爱一个女人,这样的人,爱权力吗。
大学士王恕,刘大夏,马文升,刘健都很正直,都很有名,弘治年间,那叫众正盈朝。
文臣严厉制约皇权,孝宗爱听戏,文臣谏劝;玩物丧志。
孝宗爱好文艺,喜爱画个画儿,文臣谏劝;人君以国事为重才是,书画乃小技,不能因小失大。
武宗朱厚照就聪明,他总结出,先帝受制于文臣,没有自由,不快乐。
所以他要摆脱文臣制约,欲重振君权,首辅是刘健,次辅是谢迁,李东阳,户部尚书是韩文,铮铮有名文臣,严格限制武宗花销。
刘健大事立专,很严厉的,严厉培养武宗。
这时候,刘瑾出场了,他说;‘先帝为文臣束缚,行动不自由,政令不出门,等等,皇帝您呀,要做回自己,不能被他们制约。
’武宗一想,这是对的,自此,太监得势,文臣被冷落,开始斗,文臣落败了,刘健致仕,谢迁致仕,韩文致仕,留下个李东阳独领风骚。
李东阳这个人文采极好,茶陵派诗人,汇集海内文人才子,诗酒酬唱,殆无虚日。
武宗自由了,呆在豹房享乐,从此不再上朝,政务荒疏了。
豹房又名西番楼,刘瑾网罗天下美妇充斥豹房,就是红楼梦里的天香楼,秦可卿命殒天香楼,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你看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生,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歌词是;擅风月,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世消亡受罪宁。
宿蘖总因情。
世宗继位,大礼议之争,就是文臣与皇权的斗争,杨廷和致仕,意味著文臣权轻皇权势重。
穆宗又重用贤臣,出现了短暂的隆庆中兴。
万历初,张居正柄政,不是说张居正代替了丞相职责,这么说罢,张居正自称;‘吾非相,乃摄也。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不仅是丞相,而且是摄政王,这都上升到摄政王了,相权地位的上升,到了何种程度。
之后的国本之争,这个京察,那个京察,文臣左右了时局,神宗乐的躲在后宫享乐。
再说清朝,多尔衮入关,窃取了华夏正统,顺治还小,傀儡一个,多尔衮权倾天下,妥妥的一个摄政王,将要取彼而自代了。
多尔衮没有子嗣,到头来空替他人做嫁衣,所以他打猎去了,神秘消失了,这就是红楼梦贾元春的结局。
满族人小心眼,权柄始终牢牢控制在满族人手中,汉族人只是点缀,电视上演的李广地,陈廷敬,都是御用文人,点缀而已。
包括雍正重用的汉臣李卫,年羹尧,满族人疑心太重,汉人早被边缘化了。
多尔衮与孝庄直到乾隆朝,人们问纪晓岚为什么是不倒翁,纪晓岚可曾进入权力中枢,他就是个纂修史书的文人一个,就好比大学校长,文史研究院这么个脚色。
岂止乾隆朝,便是后来道光朝,汉人曹振镛做了多年首辅大臣,人们说曹振镛是清朝的掘墓人,这是不了解清朝内情,满族人始终小心翼翼,严防汉人,曹振镛小心翼翼,谨慎了一辈子,在满族人监督下,他就没有权利,只是小修小补。
鸦片战争,你以为是英国人打败了大清朝,绝对不是,天地会与英国人联合一起,要反清复明,满族人明白了,宁可割地赔款,也不能助长天地会势力,满族人对汉人那叫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