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到底拥有多少实力?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朱三太子”,折磨了大清皇帝80年。
崇祯皇帝明思宗有七子六女,成年的有考证的皇子三位:皇长子慈烺立为太子,皇三子慈炯封为定王,皇四子慈炤封为永王。
女儿成人的只有两位: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
《鹿鼎记》里前明公主“独臂神尼”的原型就是长平公主。
《明史》里面讲长平公主16岁,正准备与驸马周显结婚,结果京城陷落,婚礼搁置,崇祯帝到寿宁宫砍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
接着崇祯又去杀了昭仁殿的昭仁公主。
崇祯去世后,长平公主上书顺治帝,请求出家当尼姑,摄政王多尔衮没有同意,而是找到周显与公主成婚,赏赐田宅、金钱。
长平公主郁郁寡欢。
一年后就病逝了。
崇祯自缢之前,命后宫嫔妃也全部自杀,不从者,他亲自动手。
但是崇祯皇帝对三个儿子另有安排,命太子前往成国公朱纯臣,定王、和永王分别前往其外祖父家。
结果三人出宫后,被混乱的京城冲散了。
太子不知所踪,二王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中。
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
二王也下落不明。
《明史》记载三子都“不知所踪”。
但是几个月后,一个少年来到了国丈周奎家,此时长平公主正住在外祖父家,根据记载周奎认为这就是太子,不过他马上报了官,说是假太子。
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辨别真假太子。
一帮太监有的指认是真太子,有的指认是假太子,说是真太子的全部被处死。
再没人敢说此人是真太子,随后这个人也被处死了。
多尔衮对外宣称指认太子为真有赏,实际上都遭遇处罚,那些指认太子为假的反而得了赏赐。
明朝外戚投靠清朝的人中,只有周奎得了重赏,应该是“伪太子”案立了功。
后世史学家认为此案中太子是真太子,证明太子为假的袁贵妃才是冒牌货,真正的袁贵妃已经被崇祯帝砍死了。
京城的“太子案”刚结束,南京的南明又冒出一个自称朱慈烺的太子。
南明的弘光帝非常紧张,如果是真,他将如何自处,命辅佐他的马士英仔细查辨,大臣们心领神会,与多尔衮一样,假是假,真亦是假。
大学士王铎直接说这个太子是假的,一番审讯后。
少年招供,他叫王之明,是万历朝驸马的侄孙,本想假冒太子求取富贵。
弘光帝得知结果,大舒了一口气,立刻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一件事被蒙上了政治阴谋的色彩,再怎么辩白,也很难令人信服。
说弘光帝为了保住皇位,故意以真为假的声音立刻出来了。
手握重兵的左良玉打着救护太子,“清君侧”的旗号要进攻南京。
没办法,南明又将防御清军的兵力调去对付左良玉。
这次内讧大大缩短了南明小朝廷的寿命。
清廷趁机南下攻破南京。
当时就有人指出,这个假太子王之明就是清廷派出的间谍,引起南明内讧,好乘虚而入。
更离奇的是,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攻入南京后,释放了王之明,并对外宣称这是“真太子”,还把弘光帝的后妃赐给了他。
等江南局势稳定了,王之明又被以假冒前朝太子之名处死。
太子真假不重要,就看斗争的需要,说他真就是真,说他假就是假。
两案结束后,再无太子朱慈烺的消息。
但是接下来,崇祯的三皇子,成了反清复明舞台上的主角,来无影去无踪的“朱三太子”。
这让清朝皇帝摸不着头脑。
从顺治到雍正,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义、谋反、行骗的案件有二十多起,最大的几起发生在康熙年间。
随着明朝灭亡的时间越来越久远,打着“朱三太子”名号起事的人也不记得三皇子具体名字,可能借用的是皇四子的名字,“朱三太子”也出现了好几个名字。
康熙年间,吴三桂起兵扬言要拥立朱三太子,消息一出,京城汉人杨起隆立刻自称“朱三太子”,组织人马抗清,失败后逃亡。
七年后清廷抓住一个叫杨起隆的人,但是康熙帝认为不是杨起隆,又过了两年,他还叮嘱官员查找杨起隆。
康熙十六、十八年都有人自称“朱三太子”抗清,涉及“朱三太子”,康熙帝也是亲自过问。
康熙四十七年,一个可能真的“朱三太子”被捕了。
事情还是缘于一次假冒“朱三太子”的起义,起义头领张念一被捕后供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
两个月后,在山东境内,“朱三太子”被捕,根据他的供述,他连朱慈焕,排行老四,现已改名叫王士元,流落安徽,遇到一个姓王的明朝给事中,得知他真实身份后,收留了他,并给他读书。
他与三哥哥同岁,离宫时10岁多。
后来,王家遭遇变故,19岁的他又流落江湖,娶妻生子,定居浙江余姚,做私塾先生,人称“王老先生”。
他曾向密友透露身世,张念一获悉后称他就是“朱三太子”,并起义。
起义发生后,他很害怕,到处躲藏,家中女眷被通缉后都自尽了,三个儿子被捕。
他自己也无法劝阻这些起义的人,只能躲起来。
康熙帝对此案非常重视,朱慈焕祖孙三代七人被押往京城,由九卿会审。
当时朱慈焕已经75岁了,经过审讯,确实没有参与谋反,当然清廷不可能将他无罪释放,故伎重演。
根据张廷玉的结案奏折来看,意思是王士元谎称崇祯第四子,经查崇祯第四子早已去世,明朝老太监也不认识王士元,所以王士元是假冒前朝皇子,父子都应凌迟处死。
王士元就这么死了,清廷一直宣称有待前朝皇子,但是无论谁说是皇子,均系假冒,予以处死,保全了大清的名声又消除了敌人。
朱慈焕的家人无一幸免,这也是清朝以来,最接近真实“朱三太子”的一次。
此后,民间仍有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反清复明事件,只是假托其名。
清军入关,打着“义师为尔复君父仇”,意思是他们是替明朝来报仇的,共同的敌人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康熙拜谒朱元璋的孝陵曾说:“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实际上,他们查得明朝后裔之后,背地里将其斩草除根。
明朝实行分封制,各地宗室盘根错节,实力不可小觑,他们犹如“朱三太子”案,真真假假中被消除。
明朝永安王宗室朱华塘,投降后,在九华山出家,最后在79岁高龄时,外出化缘被捕处死。
宗室朱应龙也是因“冒牌”被处死。
本想通过“以真为假”消除明朝后裔,结果适得其反,由于明面上处死的都是“冒牌货”,那就是真身一直未出现,导致无数“真身”涌现。
几十年间,总有人相信“朱三太子”还活着。
雍正和乾隆时期依然对明朝后裔有所忌惮。
如果一开始他们就认定一个“朱三太子”,或者“某皇子”,也不会使“朱三太子”这个名号有那么大的能量,就算真的“朱三太子”现身,也很难自证真伪,也不至于清朝几代皇帝为此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