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最重要看哪些配置?

2022-08-07
33 阅读

汽车上这4种功能很“鸡肋”,同样也有8种很实用的功能,我第一次买车的时候,偏信了销售的话,选错了配置,很多配置很“鸡肋”,完全是交“智商税”,不仅花了很多冤枉钱,几年后故障多,徒增保养维修费用,不过有的配置却很管用,关键时刻都是“保命”的配置。

一、ESP车身稳定系统不要乱动简单来说,ESP主要就是防止车辆在特定环境下出现侧滑、车身失控,从而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一整套主动安全系统。

比如说高速路遇到行人,车主为了避开行人,紧急向右打了方向,如果车辆没有ESP稳定系统,此时车辆很可能出现侧滑、甩尾等危险,但如果车辆配备ESP车身稳定系统,行车电脑检测到车速和方向偏转幅度异常,超出车辆正常安全值。

此时系统介入,合理有效地控制驱动轮、从动轮的转速,同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启用ABS防抱死系统,在刹车的同时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从而保证车辆稳定行驶。

ESP有利也有弊,有的情况下又必须要关闭ESP比如说,雨天路滑、遇到泥潭、积雪路面等场景下,由于车轮附着力降低,即便轻踩油门,车辆也可能出现打滑,车轮动力分配异常,这时候ESP一旦启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发动机动力输出,本来就打滑,此时动力又变弱,自然很难脱困。

同样,像专业车手,极限驾驶行驶也需要手动关闭ESP;在非铺装陡坡路面,尤其是载重物爬陡坡时,记得关闭SEP;原车的ESP参数调整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轮胎,因此当轮胎尺寸发生较大变化时,比如换了备胎或者安装了防滑链等情况下,必要时要关闭ESP。

二、同样都是安全气囊,为何差距却很大?

限于成本的因素,并不是所有车型都配齐了各种安全气囊,很多车辆只有主副驾驶正方向气囊、后排正方向气囊,而实际事故中,膝部气囊、头部气囊、侧气囊、侧气帘等气囊都很重要,它们可以从不同方位更好地保护车内人员。

安全气囊的重要性无需多说,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有种不好的风气,不管是真皮、混搭还是织物座椅,有的车主总喜欢加装一套坐垫、座套,虽然可以更好保护座椅不被刮坏,但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安全气囊被座套包裹,无法正常弹出,那就得不偿失了。

三、坡道辅助无论是新手还是老司机,无论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坡道辅助功能都很实用,比如红绿灯路口,车辆停在坡道上,需要起步时,坡道辅助功能启用,系统自动刹车约3秒左右,这时候车主就有足够时间起步,新手再也不用担心手忙脚乱导致熄火、溜车。

四、雷达预警新手司机刚开始距离感不强,不容易分辨出车辆前后左右的距离,这时候倒车雷达、车侧预警就显得非常实用,可以实时掌握车距,避免剐蹭。

同样,车辆周边有很多盲区,尤其是中大型SUV盲区更大,雷达可以探测到车辆周边障碍物,提前做出预警。

这几年很多新能源汽车都采用了毫米波雷达,精准度大幅提升,在很多场景都可以用到,比如倒车、侧方位停车、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或偏离预警等都离不开雷达。

五、胎压显示与胎压预警汽车胎压对行车安全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司机很容易忽略轮胎胎压,胎压过低或者过高都容易爆胎,胎压过低,抓地力变弱,油耗变高,胎侧容易因挤压变形,甚至鼓包,轮胎橡胶一旦变形属于不可逆。

尤其是跑高速时,一旦轮胎被扎破,胎压会慢慢降低,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一定要注意胎压变化,在很多国家胎压预警是车辆必备的功能。

六、行车记录仪行车途中,如果遇到交通事故,行车记录仪可以帮助还原事故经过,为双方责任划分提供有力证据;同样,如果遇到有人“碰瓷”,这时候如果有行车记录仪,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行车记录仪本身也很便宜,可以说花最少的钱规避最大的风险,一定不要为了省钱而不安装行车记录仪。

七、倒车影像与360全景影像绝大部分车型都是配备基础的倒车影像,在倒车时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判断车辆后方情况,但是有时候新手司机顾后不顾前,顾左不顾右,如果有360度全景影像,加上雷达预警,可以有效避免碰擦。

八、后视镜加热雨天、雾天行车,后视镜很容易被雨水打湿或者后视镜起雾,这时候后视镜加热就很管用,对行车安全来说作用也很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经常用得到的功能,比如说自动大灯、转向辅助灯、感应后备箱、感应雨刷等等都很实用。

“鸡肋”功能,用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也有些功能配置看似高科技却不实用,还会徒增麻烦,甚至很“鸡肋”。

1、自动启停,省油不省钱在拥堵的城市道路用车,自动启停确实可以节省部分汽油,有的车型百公里可以节省1L-2L左右的汽油,但是几年后换电瓶的钱远高于省下来的油钱。

由于自动启停时,需要较大的电流,耗电大,如果频繁自动启停对电瓶寿命是有一定影响的,加上日常保养方面的差异,有的车型可能两年多就需要换电瓶,而自动启停的电瓶和普通车辆的电瓶不一样,其成本几乎是普通电瓶的2-3倍。

假如一年行驶2万公里,大概可以节省100-150元左右,一般家用车6-8年左右换车的比较多,也就是说可以省几百块钱,但是换一次电瓶却需要上千元,所以说省油并不省钱。

2、全景天窗,风景虽美,但养护费用却很高全景天窗看起来大气美观,很多车辆除了刚买来时会开几次天窗,新鲜感过后,有时候一年还不用一次,随着车龄增加,天窗胶条开始开裂,密封性慢慢变差,甚至出现漏水的情况,维修保养费用却不低。

有的车主粗心大意,开了天窗停车后忘记关闭或者没关好,一旦遇上暴雨天气,车里就遭殃了,因此造成的损失就很大了。

3、HUD抬头数字显示,看似高科技,实际上效果差强人意HUD抬头数字显示是最近两年的新科技,可以连接手机或者把车辆仪表盘部分信息投影在挡风玻璃前方,这样驾驶人员就不需要低头看手机或者看导航,看起来是一项很不错的功能,但是各家车企的HUD参差不齐。

有的车企为了赚“噱头”也推出这项功能,但是成本有限,这时候只能在HUD本身质量方面做改变,自然质量、效果就降低了,一旦遇到太阳直射的天气,投影显示的信息很模糊,还不如手机实用。

但是为了这样一种不实用的功能,却需要多花几千甚至上万,显然不划算。

4、泊车入位,对车位要求太苛刻自动泊车入位看似对新手很有帮助,但是对车位要求较高,一般要求车位尺寸规范,前后停车位最好有车,如果是侧方位停车,主路车辆较多的时候,遇到个别车辆车速较快,自动泊车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那很可能就会发生碰撞。

即便能停进去,但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还不如多加练习,自己掌握好倒车入库的技术,这样更靠谱。

除了以上这些功能外,还有很多并不实用的功能,比如说大灯自动清洗、道路交通识别、记忆座椅或者方向盘、远程启动等等功能,看着科技感满满,但实用性很小,为了这些不实用的功能,至少需要多加2万以上。

总之,如果考虑预算,优先选择中配车型即可,常用的功能基本都有,而高配版本上很多功能都不实用,完全没必要选择,当然了,还是需要根据个人喜好,这样买车之后才不至于后悔。

大家觉得哪些功能必须要有,哪些是“鸡肋”功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