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时,天上飘着的飞艇是干什么用的?
诺曼底的\"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最大规模登陆作战,盟军288万人、17万辆车辆以及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渡过英吉利海峡开辟反法西斯的西线战场。
庞大的登陆战场除了多如牛毛的各类舰艇布满海洋,还有漫天飞舞的各类战机驰骋天空,特别是在登陆沿岸一带,大量的飞艇漂浮在空中也是非常别具一致。
说是飞艇也不纯粹是飞艇,还有一种形状像飞艇的留空热气球。
飞艇和热气球参加作战的历史较早,在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热气球被简单用作空中侦查和防空。
一战的时候,受制于侦查技术的落后,热气球基本上以侦查为主防空为辅,二战时飞机的侦查技术已经有很大发展,热气球用作防空时多余用作侦查。
至今技术简单的热气球还用作高空观察、观光等。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可操纵的飞行器,体积大、飞行平稳,拥有全天甚或多天滞空时间,因此常被称作“空中航母”。
飞艇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国立下汗马功劳,多次执行侦察任务和空袭任务。
“齐柏林”飞艇就曾因高空空袭东英格兰一战出名。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国家都放弃使用费效比不高的大型飞艇,只有美国海军还在大量使用大型飞艇执行海上侦察和军事物品运输任务。
大型飞艇在越来越激烈的空中对抗中处境愈发艰难,目标大、航速低,一经发现就难逃被击毁,于是体型相对较小而又机动灵活的小型飞艇应运而出。
诺曼底登陆作战是上世纪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行动,双方都投入大量人员和装备,其中大量飞机作战带来严峻的空中威胁,盟军一方时刻为大规模登陆部队的空中安全绞尽脑汁。
使用大量小型飞艇对付敌人的空袭是盟军主要对策之一。
飞艇作为校射飞艇使用。
当时盟军最大的对岸火力是舰炮和飞机轰炸,能够持续稳定给火炮和飞机支持的就是这种长航时留空飞艇。
美军还使用了大量吊有任务舱的飞艇,诺曼底登陆使用飞艇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舰炮校射”,间或防止德军潜艇对登陆舰船编队的袭扰,甚至有的飞艇担负了反潜任务。
飞艇任务舱里必要时用自身携带的重机枪、炸弹等武器进行攻击和防卫。
炮兵校射飞艇任务舱乘坐3-5人,飞艇装有望远镜、航空照相机、电子侦察仪器和无线电通讯器材,甚至小型炸弹等等,用于侦察地面观察所难以观察的目标,并校正支援舰队射击效果,稳定的观察战场敌情等。
盟军的舰炮在飞艇的支援下击溃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数次反扑,对于稳定滩头阵地、延伸火力打击、提高射击精度等方面作用巨大。
飞艇作为防空拦阻气球使用。
防空阻塞气球是当时对付敌机俯冲轰炸和地空侦察的好办法。
早在一战时期防空气球就问世了。
1938年在英国保护城市等重要目标作战中,各式阻塞气球立功不小。
到1940年时伦敦上空1/3的区域都布设了防空气球,全英国更是布设了多达1400个阻塞气球阻止敌机俯冲轰炸,升高轰炸高度的敌机又难逃高射武器的打击。
英国人高度密集布置的防空气球在防御德国人V1导弹时取得取得了拦截200多枚的战绩。
大量飞艇被船只运输到登陆地带,随即诺曼底登陆场两侧就被部署多层防空拦阻气球飞艇,密集的阻拦气球飞艇,可以阻碍德军飞行员的视线和扰乱低空俯冲扫射以及阻碍敌机低空突袭轰炸等。
二战期间广泛用于要地防空的阻塞气球飞艇,由外加薄金属保护板的橡胶和尼龙膜制成。
飞艇内部采用多囊状气球或骨架支撑组成,即使飞艇被炮火击中也只是部分受损,总升力可基本保持不变。
飞艇的布设采取裙式和串列式。
裙式防空飞艇是由多个钢索连接的飞艇组合同时并列放到空中,阻拦钢索布设在连接钢索之间,这样就在盟军的登陆艇上空构建一面钢丝铁网和飞艇组成的裙状钢索拦截网, 钢丝铁就成为绞杀敌机的死亡屏障。
串列式则分上下两层,气球每三个构成一组,钢索连成蜘蛛网状。
有时阻塞飞艇下方系有牵拉钢缆,钢缆下端固定在地面或者船只上,这时的飞艇拦截网就会随船只移动保护船只安全。
实际上,诺曼底登陆计划及行动艘非常成功,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
盟军在诺曼底没有遇到有效抵抗,特别是来自空中的袭击少而又少,登陆日的恶劣天气没有给飞艇制造麻烦,但是阻拦飞艇也没有机会大展身手。
搭载任务舱的飞艇在侦察校射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盟军舰炮的支援很给力。
二战后飞机技术及导弹等技术的发展,飞艇一度失去用武之地。
进入新世纪,大型飞艇又重新被重视起来,在侦察预警、航天、运输等方面现代飞艇都有身影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