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得天下时为什么采用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
2022-09-04
3 阅读
当时夏商都是一个邦联状态,商王是天下的盟主,此时的天下相当于“加盟”性质的公司,只有属于王畿的土地才由商王朝直接管辖,其它地方都是诸侯与蛮夷的。
周武王只是攻入商朝的首都朝歌,其它诸侯势力并未损失,各诸侯还是不服周朝。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就发生了“武庚之乱”,商朝残余势力联合“东夷”向周朝以难,周公联合姜子牙等重臣联合平乱——“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江南。
”周公只有再一次分封天下,也就相当于将某块地(市场)交给某人运营,某人只需要向周王室进贡,与适当时机听周王命令就行。
至于某人能开拓多少土地,就是你自己的本事了,或者被干掉只能是自己的命了。
比如南方楚国是子爵,但领导人很猛,征服蛮夷平定四方,最后搞成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至于鲁国封的是侯爵,结果是越打越小,最后被楚国给灭了。
其实整个西周时期,就是周人在文化与土地向外开拓的时期,而分封制就是以多个开拓源向年开拓。
要是郡县制,就只有一个朝廷进行扩张,这速度会很慢。
封建王朝向外扩张,也是采取如此方式,攻占边疆某个地方,再将功臣封在此地,若干年后,此地就会被同化,比如明朝云南的沐氏,清朝的吴三桂。
失败的例子就安南,明朝是直接灭国后设置“三司”,结果就是安南叛乱不断,明朝平叛了二十年只得放弃。
如果是封一个功臣在此,或者扶植前王朝的后裔,再派大臣架空他,功臣联合本地土著再治理地方,这个治理成本会少很多,再纳入王朝体系会顺利很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郡县”这个模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当时是没有这个概念,周武王就是想用,也没人教他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