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顾恺之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2022-09-04
83 阅读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画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

顾恺之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是开创性的。

他不光提出画人物要“以形写神”,而且不管画什么都要注重画外的联想:“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尤其他的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卷,由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观后令人惊叹。

除了人物画的成就,顾恺之更大的贡献在于推动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

虽然我们看不到他的山水画作品,但是他写的山水画史上第一篇理论文章《画云台山记》流传至今。

仰望星空,顾恺之如同一颗明亮的启明星,正是他的推动,才迎来了山水画艺术的“东方既白”。

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痴绝的魏晋文艺宗师顾恺之,高山仰止而千古留名不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