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斗机飞行员重伤术后可以继续飞,而招飞时有疤痕就不要?
2011年我参加了空军招飞活动,而且还是为海军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所以我很有话语权来回答这个问题。
毫不客气地说,之所以身上有点轻微的伤疤都不能通过招飞,完全是因为竞争的人太多了,就像几万名大学毕业生去竞争一个体制内岗位一样,空军选拔飞行员的时候,往往也是几万人疯抢一个名额,这就不得不提高门槛,对身高、体重、年龄、体型(你没看错,我清楚记得当年对体型也是又要求的)都要严格要求,甚至对长相也有要求。
我们都知道,辽宁号航母是在2012年9月25日交付海军使用的,与之相关的人才培养活动肯定早就开始了,尤其是舰载机飞行员这种高素质人才,肯定要提前好几年培养的。
后来我了解到,第一批登上辽宁号的舰载机飞行员,都是从空军飞行员当中选拔的,不可能让一群高中毕业的小白上舰,因此说,即使我在2011年成功通过招飞,并在几年后顺利考上军校,也不一定能登上辽宁号。
(事实说明,胖胖的飞行员也能开飞机)事实也确实如此,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学校老师告诉我们,一旦通过了这次招飞活动,就能以三本分数线的成绩,去上只有一本出线、甚至超一本的分数才能上的军校,这即是说,即使通过了空军招飞,也要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才有资格驾驶战斗机,能不能分配到航母上去开歼-15舰载机还是未知数,被分配到其它空军单位,去驾驶歼-7、歼-8之类的老爷机也不是不可能,甚至概率更大。
(上图是巴基斯坦歼7飞行员)(歼7的座舱是可以密封的)这不难理解,2012年9月海军才接收到一艘辽宁号,这艘航母最多同时携带24架歼-15,就算是拆除了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也只能携带26架而已,如果考虑到培养飞行员的目的,整艘航母上最多配备52名飞行员,两个飞行员使用一架歼-15,以求快速掌握起降技巧和海战本领。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辽宁号更像是一艘训练舰,它的任务并不是应对冲突,更多的是为海军培养航空兵人才,毕竟航母这种兵器,是我们建国70多年来首次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而且我们有志在十几年内建造多艘航母,这就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而辽宁号就承担起了培养人才的使命。
就算辽宁号每年都要搭载52名飞行员,一年也只有52个名额,全国有1000多万高考生,几乎每个人都想用三本的成绩上一本的学校,这么多学生抢这几个名额,肯定会把标准无限抬高,甚至到了身上有点伤疤都会被淘汰的地步,我本人在第二轮选拔中被淘汰,就因为手掌上有个一厘米多一点的伤疤,我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留下这个疤的。
而且我还记得,当时仅仅是我们一所高中,参加竞选的学生就有100人上下,最后没有一个人被选上,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
(能开上歼10我就满足了)那么这种小伤疤会不会影响舰载机飞行员的工作呢?
我清楚记得,当时负责体检的招飞人员对我讲: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力小,身上的伤疤会爆开。
我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当时的招飞人员都是体制内人员,她们的知识储备竟然差到这个地步。
(上图是一架飞到云层之上的F-16)我当时就是军迷,特意跑到网吧查询了一下,当时就搜到了德国传奇飞行员“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的故事,此人摧毁了519辆坦克、150个炮兵阵地,还有其它杂七杂八一大堆目标,但他在1945年2月严重受伤,以至于右腿被截肢!如果说伤口会在空中爆开,那么鲁德尔肯定是不能飞行了,但事实上,他直到1945年5月8日还驾驶JU-87斯图卡轰炸机参战,此时他的伤并没有好。
(JU-87在俯冲的时候会对飞行员产生极大的身体负荷,也没听过有谁的伤口会爆开)如果说JU-87斯图卡飞的比较低,那么德国的很多王牌飞行员驾驶ME-262在万米高空拦截B-29轰炸机又该怎么解释呢?
比如著名的阿道夫·加兰德,它的眼睛曾被战斗机座舱的玻璃划伤,视力一直无法恢复,但也能驾驶ME-262参战,这种战斗机飞的很高,机舱也无法做到密封,因此德国工程师们设计出了抗荷服帮助飞行员克服高空失压问题,而飞行员眼睛、面部的伤口并不影响飞行。
(ME-262不仅飞的快,而且飞的高,主要用来拦截轰炸机)现代化的战斗机往往会有密封的座舱,飞行员身边的环境和地面上是一样的,根本不存在高空飞行会导致伤口爆开的问题,人的皮肤也没有脆弱到那个程度,即使飞行员跳伞,也不会在万米高空出现伤口爆开的现象,所以现代化战斗机的驾驶员,即使因事故重伤,也能在痊愈之后重新驾机参战!而我们的招飞之所以如此严格,根本原因是学生太多、竞争太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