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十年前有些小河小溪常年有水,但现在却常年干涸?水去哪儿了?
大别山鹰答疑:为什么三十年前有些小河小溪常年有水,但现在却常年干涸?
水去哪儿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性的问题,的确,现在的山区的小河小溪水流量很小,有的甚至近似干涸,那么过去那种悬崖飞瀑、小河流水、水丰鱼跃的景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消失的呢?
我们罗田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大别山主峰所在地之一(大别山主峰一半在我们罗田县,一半在安徽省金寨县),拥有茂密的森林资源和充沛的水资源,境内大小河流交叉纵横,水库池塘星罗棋布,是黄冈市有名的旅游风景区。
然而,除了一些东北山区的乡镇外,靠西南方向的乡镇也象题主所讲的一样,除了降雨量大的季节河水较大外,到了秋冬季节许多河流基本上处于断流,究其原因本人分析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河水减少的原因分析:(1)森林植被直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森林植被的增长,对涵养水源、防止水水流失起到了保护作用。
在降雨时,土壤上层植被阻止了雨水由高向低快速流失,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让雨水向地下土壤深处渗透,将雨水保存在土壤中,这样既可在干旱时向地面植物通过根系输送水分,又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因此,在高山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云雾缭绕,这其实就是地下水遇高温蒸发后产生的自然现象。
由于雨水被森林植被拦截渗透到了地下土壤中,所以流向河流中的水比以往森林植被少的时候小了很多,这是原因之一。
(2)水库储蓄量加大,向下流的排泄量减少。
水库是人民公社时的杰作,也是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
水库在当时的作用就是单一的农田灌溉,在水库下方两侧还修建了连锦数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灌溉渠道工程,将水库里的水直接流放到十里八乡的农田里,这就让沿途的河流也有了水流,再加上下雨天从山上放下来的水汇合在一起,所以山里到处呈现出潺潺流水的现象。
时代不同了,水库的功能也变了。
水库自以实行责任制以后不再受地方乡镇管搳,而是统一由县水利局管理,因此,水库的灌溉功能就没有了,水库变成了发电的蓄水池和养鱼池,近十几年来又成为为居民供水的“聚宝盆”,水库也由公益工程变身为单位的发财之地。
因此,水库里的水除了发电时间外流外,主要是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居民家中,这样河里就缺少了源头,也就无水可流。
(3)河沙滥采,导致蓄水层降低,河水下泄加速或蒸发严重。
河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铁矿资源的来源之一。
在20年以前,人们为贪图钱财无休止地在河床中淘铁沙,从而导致不仅河床沙层降低,河沙的沉积力度也因铁沙减少而流失加快,造成河床下降,河水四处渗透流失,河水就自然而然比以前流量减少了很多。
后来,建筑业蓬勃发展,原来不要钱就能采的河沙,后来都被一些商人买断了,河沙也就逐渐掏空,河床也被沿途挖成了断流的深潭,从而导致河水断流,无水流的河床长年干涸,有的甚至将河床建成了公园,实在是天大的笑话。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愿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