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打仗为什么要带面具?
与现代的某些男子故意涂脂抹粉擦口红,“明明男儿之身、偏要扮作女儿相”来颠倒阴阳、哗众取宠所不同。
古代时候,如果一个男人的容貌似女子,那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由此兰陵王的面具,就是用来遮住自己那张“女儿相的脸蛋”的,就这么简单!兰陵王是什么人?
三国归晋,随后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北中国战乱不止,直至拓拔鲜卑一统北方,建立北魏帝国。
六镇起义动摇了北魏王朝,再次引发内战,又在乱世之中崛起了两位盖世英雄,即汉化鲜卑人宇文泰与鲜卑化汉人高欢。
双雄争锋,把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执掌西魏,后来代魏建北周;高欢执掌东魏,代魏而建北齐。
兰陵王本名高肃,字长恭,乃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
高长恭并非嫡子,所以早期声名不显,只是作为宗室、按例出任地方州刺史。
公元560年。
高殷即位,封高长恭为兰陵王。
南北朝时的,即今日山东临沂市兰陵县。
因其姿颜俊美,被后世人很八卦地列为了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然而兰陵王闻名于世的,并不是他的美男外表!而是他的赫赫战功,以及军中将士为描述其临敌战斗时陷坚突阵之勇而作的《兰陵王入阵曲》。
高长恭,昂壮男儿也!武艺娴熟、骁勇善战,善治军,也擅长行伍战阵,每领军出征,便身先士卒,攻无不克。
但是这样一位常胜将军,怎奈何天生肤白如雪,眉清目秀,容颜生得酷似女子,这就让他很是苦恼。
于是,便特制一副铁面具,每当行军打仗时,就把面具戴在脸上,兼作面甲。
于是,这就成了北齐军中的一道风景。
自东、西魏分立后,北齐与北周间的大战小战就从未停止过。
公元563年。
北周大将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与突厥木杆可汗组成联军,自恒州合兵,攻伐北齐。
这是高长恭封兰陵王之后,首次参与大战。
并在战役中斩获甚多,展示出了出色的统军才华与凌厉的战斗作风。
最后,北齐击退北周与突厥人的联军。
公元564年12月。
北周再次进犯,猛攻洛阳。
兰陵王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
这一仗,就是南北朝史上有名的邙山之战,是兰陵王高长恭名垂青史的一战。
是役,高长恭以亲王之尊,亲率500铁骑为大军前锋,一路摧锋破阵,打穿了北周重兵筑成的包围圈,杀得血流成河,直抵金墉城下。
高长恭在城下时,脱下头盔,除去面甲,以本来面目示众,使得驻守在金墉城头上的北齐将士人人振奋。
于是,又与北周的围城大军连番激战,大破其众。
北周军队溃败,急弃营寨逃遁,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到处都是北周丢弃的兵甲与辎重。
据《北齐书》记载:此役后,高长恭声名远扬,军中将士壮其勇,自发为之作歌传颂。
这将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兰陵王入阵曲》由来。
君王无道,名臣大将鲜有善终者——兰陵王悲剧人生。
自在金墉城下大破北周邙山之战后,兰陵王在军中声名鹊起,从此便与斛律光一起,成为了北周柱石,二大名将并立。
某日,昏庸无道的北齐后主高纬在宴席之上,很关心对高长恭这位叔父亲王说道:“您每次打仗,都要亲自冲锋陷阵,如果不慎发生意外怎么办?
”高纬本也是好意,是要兰陵王高长恭惜身自重,以后尽量别亲冒矢石。
然而素以忠勇自居的兰陵王,政治头脑却是缺了点儿,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岂能顾及自己安危,敢不身先奋勇,为将士之表率。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句“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让皇帝高纬非常的不爽。
又听到军中将士兵们传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后,昏君妒火中烧,便开始猜忌起来高长恭。
自古以来,昏君最擅长什么?
最擅长的,当然就是诛杀忠臣大将,自毁长城。
公元572年。
高纬因猜忌,先杀“北齐左膀”大将军斛律光。
公元573年5月。
这位北齐末代皇帝又派遣使者徐之范,以鸩酒赐高长恭。
皇帝赐毒酒给大臣的意思就是:主动爽快地喝了,可保家人继续富贵无忧。
若不喝,则降下罪名,满门尽诛。
战功赫赫的兰陵王,就也不申辩,一饮而尽,就让这一杯御赐毒酒结束了生命。
至此北齐帝国的左膀右臂让北齐皇帝除了个干干净净。
兰陵王被毒杀三年后。
公元576年年冬10月,北周伐晋阳,军中再无大将的北齐大败。
次年正月,高纬弃国而逃,半道被俘,北齐灭亡!【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