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长什么样子的-小白芨长什么样子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白芨长什么样子的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白芨特征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中药白芨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作用。白芨用于肺伤咯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等病证。
来源 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02别名 白芨、连及草、冻疮药、甘根、白鸡儿。03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肥厚肉质,富黏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
鼻血不止 用口水调白芨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芨末一钱,水冲服。心气疼痛 用白芨、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中药白芨的作用:用于内外逐出血症,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以及外伤出血。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止血作用良好。治诸内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糯米汤调服。如验方独圣散。
概述 白芨为中药名,出自《证治准绳》,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及的别名[1]。4 白芨的别名 白芨、白根、白鸡儿、地螺丝[2]。
、白芨一般生长在什么样的地形?
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
根据质量、产地和市场的不同,价格会有所不同。白芨生长在什么地方白芨常喜欢潮湿半阴的环境,不耐阳光直射。生长在潮湿的石壁和苔藓层,常见于林边、草地和山泉。这里空气湿度大,比较适合它的生长。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紫兰等。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白芨是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后块茎。其分布于我国的华东,中南等地。白芨具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的功效。
、金草世家白芨教你如何鉴别白芨的真假
1、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2、促进块茎迅速生长以及萌芽等。浇水:白及在进行灌溉时候,要注意和白芨的生长习性相结合,白及喜欢潮湿的环境,这就需要保障土壤的湿润度,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3、注意土壤微生物环境 土壤中微生物环境失衡,有益微生物逐渐减少,有害微生物繁衍成灾,根系受病害菌的侵害,也易会造成烂根,从而影响到白芨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可以追施沃叶微生物菌剂,进行调理。
、白蔹是什么样的植物?
白蔹,又名白莲,是一种生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边缘的植物,属于睡莲科。它的花朵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非常美丽,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修建花坛和湖畔景观。除了作为装饰植物之外,白蔹还经常被用于药用。
白蔹的读音为 bái liǎn。它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也称作野生半夏。该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或湿润的地方,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别称白根、五爪藤、昆仑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性味苦,微寒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鼠李目白蔹知识简介白蔹是什么中药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药材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外皮为红棕色或红褐色,切面为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白芨长什么样子
学名是小白及,也叫小白芨。小白及是草本植物,植株高15-50厘米。假鳞茎扁卵球形,较小,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纤细或较粗壮,具3-5枚叶。
白芨、连及草、冻疮药、甘根、白鸡儿。03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肥厚肉质,富黏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叶3~5片,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呈长鞘状抱茎,全缘。
在我们这里五六月份开花;果实椭圆状,长约五毫米,在我们这里九月份果实成熟。“白芨”的花、叶、根在中医上可入药,有小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作用,药用时请遵医嘱。花叶还可用来杀虫。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在白芨长出嫩叶前,应制作毒土,将之撒施于白芨种植地,使之发挥毒杀幼虫作用。毒土的配置比例,应为50%辛硫磷乳油0.5kg,并添加适量水,采用喷拌方式,使之与150kg细土充分混合。
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8-20毫米,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2]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
好了,关于白芨长什么样子的和白芨特征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