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了四十岁,怎么样才能出人头地呀?
夜很深,你上床睡觉。
忽然你觉得想尿尿。
但是天气很冷,所以你决定憋住,你认为自己很快会睡着,第二天早上起来再尿是个好主意。
但是,尿意越来越浓,在床上,你辗转反侧2个小时,最终,你不顾寒冷,穿着拖鞋,冲进厕所。
你已经浪费了2个小时来决定尿不尿,这2个小时本来可以好好睡觉的。
你的生活中肯定还有类似的情况,尽可能地把不想做的事情拖到最后,然后用不得不做的心态去完成早该完成的任务。
要知道,问题不会自己解决,你想要好的生活,你应该在问题出现的那一刻就去解决他们,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
同样,很多人,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房子很小,车子很差,钱不多。
但是很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人到中年才出现的,而是很早就出现了,只是人到中年,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大多数的人,年轻的时候按部就班,或者享受生活,他们的注意力被各种东西吸引,比如追求异性,建立家庭,游山玩水,很多人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意气风发,而不是艰苦奋斗。
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一个人后半生的不幸,正是上半生导致的因果。
生活很像种地,有3个阶段:播种期,培育期,结果期。
大多数的人,只对结果有兴趣,自然就导致了,该收获的时候没什么果实可收获。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但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是多么的鼠目寸光,只要生活给了他一点甜头,他会忘记居安思危,他会忘记未雨绸缪,他会忘记艰苦奋斗,他只考虑当下生活。
从普遍性来看,绝大多数的人到了中年时期,生活就基本定型了,不可能再有什么花样出现。
真正让一个人的生活发生质变的阶段,其实出现在一个人的生命早期,他对生活持续的定向目标决定了这一点。
就普通人而言,他必须在生命早期持续性地坚持某个领域,深耕。
因为成功,物质结果,这些东西都需要资源来实现,除了金钱以外,一个人最大的资源是信心,毅力,时间,精神。
这些无形的东西支撑着一个人逆袭,但无形的东西很容易被人抛弃。
如果你一直无法获得理想的生活,或者说,你从来没有想过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就会失去信心,没有毅力再坚持下去,时间和精神也都会用于混事度日。
这就是缺少目标导向的必然的结果。
所以问题是什么?
你有目标导向吗?
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就没必要感慨了。
其实吾道不孤,大多数中年人都是这样的状态,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