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个家庭从小培养一个能在中超联赛踢上主力的足球运动员,大概需要多少钱?
我们有个业余球队,其中一个队员以前在厦门蓝狮的梯队踢球。
他是真的酷爱足球,在校队也很鹤立鸡群,所以小学四年级就去了沈阳某私立足校,想走职业球员道路,当时1998年时就是每年一万多的学费。
但他家庭并不富裕,花这钱踢球已经很吃力,结果到了足校发现想踢上比赛都要给教练送礼。
他父母觉得既然这么多钱都花了,送礼那就送吧,结果逢年过节几百块的卡根本没用。
因为几个有钱的家长送礼简直让他瞠目结舌,开着商务车给教练送海鲜,一送就是五六箱,都是螃蟹、大虾、鲍鱼这些高价海鲜。
有一次他作为替补跟着球队去云南比赛,其中一个家长为了让他孩子上场,还给教练专门定了个酒店房间并安排好了一切服务。
就这样也只是到80多分钟才把这位家长的孩子给换上去,这家长很生气,所以把这事捅到了学校并且办理了退学,那段时间足校教练安分了点,他这个班也换了个教练,后门球员下去几个,新教练为了成绩才给了他们几个实力派机会。
但好景不长,维持连一年都没有就和过去一样上场要送礼,于是六年级毕业后他又辗转到厦门的一个足校读初中。
他到了厦门也是一场正式比赛没踢过,但初二时一场比赛突然要他上场,而且是代表校队出战,他首发出场并且打进两球,但还是2:5输了。
赛后才知道这足校是厦门蓝狮的职业梯队,而他也被梯队教练和球探看上了,就把他要走了。
到梯队之后发现每个年龄梯队都有三四十人,想踢上比赛的难度比在足校还大,在梯队练了近三年,实力是提升不少,自认为也够首发的水平,但是主力阵容中有几个踢的很烂的却深受主帅“信赖”,原因虽然心知肚明,但毕竟没有证据,也只能忍着。
因为他踢球的同时学习还可以,加之踢主力也没希望,所以高二下学期时候他家人就让他退队了,打算复读一年争取考个体校,将来当个体育老师什么的。
后来他考了个大专,上学期间看比赛竟然发现之前踢球很烂的某队友竟然踢上了中超,而这位球员也是他们队中家里最有钱的,在泉州住着大别墅,家里生意都做到西班牙了,他家每次从梯队回家都是他爸专职司机开着劳斯莱斯来接他。
虽然人家球踢的不好,可人家就是从梯队到中超一直都有比赛踢,至于原因大家自己想吧。
他说他们梯队里踢的比他好的有好几个,但能踢上球的也就那么一两个,属于又有钱又踢的好的,人家无论能不能踢职业联赛都不发愁未来。
而他大专毕业后考了个教师证,去私立小学教体育,收入不高,却在学足球这七年时间花了家里不下二十多万,靠他那点工资都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攒够20多万。
而他口中踢的最好的那个球员,因为当众说教练收黑钱不给好球员机会而被开除,后来不知去向……这就是他口述的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的足球环境,虽说不能一杆子打死,但从北边的沈阳到南边的厦门,他经历的都是无法靠实力踢比赛的窘境。
所以一个家庭想把孩子从小培养到踢中超联赛的水平,除非有非常出众实力的同时家境还非常殷实,否则成功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
当然,如果实力强到在梯队时就已经名声大噪,到了教练少了你都玩不转的水平,那就另说。
别忘了,想当年维埃拉、雷科巴这些巨星在甲A试训都被说基本功不扎实,可想而知咱们联赛的门槛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