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郭心刚一夜白头忧国而亡,是艺术效果还是真实可能?
《觉醒年代》中,一夜白头的郭心刚,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觉醒年代里一夜白头、忧国而亡的郭心刚,现实吗?
在《觉醒年代》里一夜白头、忧国而亡的郭心刚,还有哪些让人心疼的地方?
觉醒年代里一夜白头、忧国而亡的郭心刚,寓意是什么?
郭心刚的原型是海南人,为了突出当初青岛的遭遇,把他改为山东人,修改合理且成功。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紧密的,父志子承,“家祭勿忘告乃翁”让人感动。
民族复兴是一场漫长坎坷的道路,一个郭心刚倒下,还有千千万万的后来人继续前行。
只有前进,才能告慰亡灵!由于我们并不了解那段历史,如果突然出现一个因为青岛丢失而一夜白头的人,会觉得有些突兀,但是跟父亲的事迹联系起来,就立刻觉得这剧情合情合理了。
编剧还是很用心的。
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抒发情绪,人物背景这么改理所当然,更加感人肺腑。
郭心刚更改身份还有个原因是为了让他能有机会去日本留学,然后好在早稻田大学啐仲甫先生一口。
也方便在船上让人差点扔下去,和仲甫先生二次结缘,随后各种参与到剧情主线中来。
正因为他一直是剧情主要人物,还是北大学生,观众一直眼熟他,也知道他是个热血又容易冲动的爱国小伙,所以最后他才会赚那么一波眼泪。
假如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也能理解郭心刚一夜白头。
感觉在那个年代中,每个人的爱国热情都是由内而发的而且是非常沉重的,心刚的那些观念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并且真实的。
就我而言,因为在现在的时代真的太好,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以及建国等困难时期,所以我们并没有真切地理解那些革命先烈的信念,所以我们就要多读书多认识。
就文化革命而言,最初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给我那么多的震撼,并没有多么深的体会,但有一次我爷爷突然给我说他经历了文化革命的始末,并给我讲述了在此期间我爷爷所遭受的一切,以及在那个时期所受的苦,那时我才能真正理解认识到文化革命所带给人民的苦难,真切的感激结束文化革命的领导人。
到现在我爷爷还依然在看我的历史书,或许因为他经历过历史书上所写的内容,所以当他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时会有别样的体会。
值得友友的看这部电视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