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一般但被中外合资大学录取了,现在家庭气氛紧张,爸妈为了这个吵架,我该怎么办?

2022-08-07
2 阅读

两个女孩,在人生的关键一步,因为父母的思维认知不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王欣,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是企业职工,家境平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王欣天资聪颖,性格开朗,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居上游。

张倩出身农村,父亲却是个能人。

市场经济刚开始,就在村里买了块地,办了个塑编厂,几年下来,积累了丰厚资金。

在城里买了房子,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

王欣和张倩住在一个小区,从小就一起上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王欣外向,人聪明,但是思想灵动,兴趣广泛,除了学习,不放弃别的爱好。

张倩智力平平,但是性格安静,学习勤奋。

她从早到晚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

所谓勤能补拙,她的成绩跟王欣不相上下。

高三这一年,王欣的母亲因为胸闷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不料确诊为肺癌,且已转移,进行化疗、吃靶向药物控制。

刚开始母亲怕影响王欣高考,隐瞒了病情。

王欣只知道母亲病了,需要时不时去医院调理。

直到有一天,母亲不小心挂到了头发,发套掉在地上,露出光溜溜的头皮……王欣一下子明白了。

她还是一如既往,上学、放学、回家,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进入高三,张倩压力特别大。

晚上从学校回来,她吃点东西继续学习,经常熬到凌晨一、二点,瘦了一大圈。

高考成绩出来,两个女孩的成绩都差强人意,刚过一本线几分。

一本线是按招生计划的1比1.2划定的,过了线,仅代表有资格报考一本学校,仅仅高于资格线几分,上一本学校的希望非常渺茫。

高考前,王欣的目标是本省的一所211大学,她喜欢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这个成绩上个一本尚且困难,这所211大学想都不敢想,她很消极,对志愿填报提不起兴趣。

妈妈很着急,经过多方打听,听说只要过了一本线,可以报211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数低,但是学费高。

她回到家,非常开心,说:欣欣,你可以上211大学了,就是你喜欢的那个学校,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你的分数可以上的。

王欣高兴地跳起来。

爸爸却愁眉苦脸地说:我知道中外合作办学这码事,只所以没说,是因为学费太高了。

我们的积蓄差不多花没了,以后你治疗还要花钱的。

妈妈说:再难也不能耽误了孩子上学,没有钱慢慢想办法,机会却是不等人的。

孩子该报就报。

王欣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上了211大学。

张倩的遭遇却不乐观。

爸妈和她一起,在计划书上反复挑选:1、一听名字就感觉不好的学校不能报;2、地方偏远贫穷的学校不能报,说岀去没面子,还不够丢人的;3、学费高的不能报;4、不是国办的不能报;5、女孩子上个师范就行了,毕业当老师,工资高。

结果一本学校没戏,张倩选了个普通二本师范类院校,化学专业。

四年后,两个女孩本科毕业了。

王欣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去上海工作,年薪50万;张倩大四那年参加校园招聘,被录取到一家全国连锁的教培机构当老师。

工作了4年。

2021年7月,教培行业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

大批教培人员失业,张倩也从省城回到家乡,重新找工作。

可是困难重重。

一则她学历低,很难进入更好的平台;二则在培训机构自由惯了,不愿意吃苦受累考教师编制,觉得去学校当老师太受拘束了。

所以,她的工作问题成了困扰父母和她自己的一大难题。

妈妈埋怨她没出息,说:你看看人家王欣,在大城市工作,多给父母挣面子,工资一年几十万……这话一下子戳中了张倩的痛处。

她说:我是不争气,混得不好,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可是这些怨谁呢?

当初如果你们多拿点钱,让我也读211大学,我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

爸妈心中有愧,不再说什么了。

这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家穷,但不能心穷。

当父母的,一定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计较一时的学费高低。

题主是一名高考生,超出一本线6分,算是正常发挥。

本来想着冲一冲一本的学校,结果被本省的某211中外合资办学录取了。

学费很贵,一年5万。

现在因为这个事情家庭气氛十分紧张,爸爸妈妈为此吵架。

妈妈嫌爸爸工资少,还要上这种学校。

但是爸爸想努力让我读书,上好点的学校。

妈妈觉得会因为此事,家庭比较拮据,不让去。

我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

报这个学校之前妈妈也知道,但她没想到会被录取。

看了题主的问题,结合上面两个女孩的实例,我认为应该上。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已经录取了,如果不上,只能复读复读有很多不确定性:1、思想压力大;2、多耽误一年的时间;3、成绩不一定提高多少;题主这次的成绩是正常发挥,只比一本线高6分。

因为一本线是按1:1.2划线,这个分就是个二本的分数。

复读一年,大概率不会提高很多,考上211大学的几率很小。

因为211高校,起码比一本线高50至60分。

再加上复读一年的成本,显然,复读并不明智。

二、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明显:1、双学位,可以取得中国和外国两所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2、学习形式灵活。

可以选择国内二年,加出国二年;也可以选择在国内读4年,课程、教育理念、老师都是外国的,与外国接轨,比较先进;3、专业好一般来说都是热门专业,经济类、计算机类、人工智能领域等等,好就业;4、外语好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都是外语教学,要求外语首先过关,无形中多掌握一门外语;三、以你只高出一本线6分的成绩,能上211大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学费高,你这么低的分数是不可能上211大学的,甘庶没有两头甜。

当初报了这个学校,说明自己是喜欢的,父母也是接受的。

20万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

只有用在学习上,用在教育上,才是最值得的。

四、学费可以想办法筹集1、父母想办法努力挣钱;2、申请助学贷款3、好好学习,争取奖学金4、自己做课外兼职,寒暑假打工挣钱总结:爸妈在报这个专业前,一定了解过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和收费,既然报了,就有能力承担,生活拮据只是暂时的,机会却是难得的。

现在已经录取了,没必要反悔。

给妈妈做做思想工作,告诉她,考一个好学校不容易,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人生没有重来的可能。

今天能上好的大学,有了好的起点,明天才能找份好工作,以后好好孝顺她。

每年薪资几十万,一年就挣回来了。

我相信,只要你表明决心,父母会支持你上211大学的。

前提是你要努力,让自己未来的成就能够配得上父母为你付出的代价。

几点体会:有些人只选贵的,一些人只选便宜的,还有一些人只选对的,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

有眼界的父母,会替孩子做长远规划,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资。

如‬题‬主‬这‬样‬,‬父母做不到,你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努力争取,要‬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和‬信‬心‬。

‬把握机会,自己发奋,用能力和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