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号如何返回-阿波罗登月如何返回的?
阿波罗登月如何返回的
指令舱上有火箭,让指令舱可以起飞,月球的质量远远小于地球,起飞难度不大。
指令舱也不是直接加速到进入地球轨道,而是让它跟能够跟月球轨道上的返回舱碰头完成捕获对接。之后返回舱抛弃指令舱,返回地球。这个过程也不是跟开车似的直接一条直线开过去,需要不断绕圈,绕完月球绕地球,回到地球轨道后就跟其他载人飞船降落方式一样了。原理上不难理解,可怕的是这么复杂的过程,居然没有失误!!!
登月舱如何返回地球
登月舱返回地球的过程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1. 登月舱与月球表面接触:宇航员乘坐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降落,与登月舱对接。
2. 起飞离开月球: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完成任务后,启动登月舱的发动机,使其从月球表面起飞。
3. 进入环月轨道:登月舱起飞后,进入环月轨道。在这个过程中,登月舱需要调整航向,以便与停留在环月轨道上的指令舱对接。
4. 对接指令舱:登月舱在环月轨道上与指令舱对接,形成一个整体。
5. 返回地球:对接完成后,指令舱发动机点火,开始返回地球。在返回过程中,宇航员需要利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加速,并借助地球引力减速,以确保平稳降落。
6. 降落伞减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登月舱通过打开降落伞来减速,以便安全着陆。
7. 溅落或着陆:登月舱在减速后,以溅落或着陆的方式在地球表面降落,宇航员随后出舱,完成返回过程。
整个返回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复杂操作,需要宇航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在返回过程中,宇航员还需要应对各种潜在风险,如发动机故障、轨道控制问题等。然而,通过精心设计和严格训练,美国宇航员成功完成了多次登月任务,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
登月后没有火箭如何返回地球
登月仓有动力系统,可以将其推送到绕月轨道,然后和绕月飞行器对接,然后返回地球,返回地球时只有返回仓回来。你可能没有见过登月舱的照片,实际上登月舱用三条“腿”着落,由于月球引力很小所以很小的推力就能离开月面。动力是登月舱自带的火箭发动机提供的,返回时舱体分成两段,着落部分留在月球,返回舱返回地面。
“阿波罗”号飞船是美国研制的第三代载人航天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部分组成。飞船高29米,重量约46吨。
“阿波罗”号飞船的指挥舱是飞船的大脑,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舱内充满纯氧,温度为21摄氏度~24摄氏度,分为前舱、航天员舱和后舱。前舱放有着陆设备、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设备。航天员舱为密封舱,存放了可供航天员生活14天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生设备。后舱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储箱及姿态控制、制导导航、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指挥舱的中央并排安放了指令长、驾驶员和飞行工程师3名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3名航天员躺在椅子上,其余时间航天员可以离开座椅活动。
飞船的服务舱是圆柱体,里面装有变轨主发动机、3副氢氧燃料电池、姿态控制和电气系统等,其中变轨发动机的推力达95·6千牛,可把飞船从月球轨道送回地面,服务舱的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该舱又分为6个隔舱,舱内安装主发动机、16台小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姿态控制系统等,这些发动机除用于姿态调整外,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下降级由下降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四个仪器舱组成,用于从月球轨道降落到月面,可以把两名航天员送入月球上。上升级为登月舱的主体,由航天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储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在登月过程中,两名航天员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完成任务后航天员乘其返回环月轨道与停泊在这里的指挥舱会合。
登月返回舱靠什么回地球
登月返回舱靠登推力够大的火箭返回地球
从概念上看,抛去与月球环境相关的设计不谈,登月飞船可以看做是一个大型的返回式航天器。在进入地球轨道后,登月飞船与其他返回式航天器在工作原理上没有太大差异,理论上具备洲际弹道导弹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国家都能够控制返回式航天器(返回式航天器的控制和定位技术与洲际弹道导弹的分弹头制导技术有类似之处),相对来说难度较低;真正的难点,在于从月球到地球轨道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离开月球表面。
我们知道,月球的重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这使得航天器在摆脱月球表面和离开月球轨道时相对于地球更加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也很简单——给登月返回舱装上一个推力够大的火箭即可。在“阿波罗11号”上,装有一台推力1.6吨的上升发动机,该发动机点火后只需4分钟左右的时间便可推动其进入月球轨道,随后“阿波罗11号”在抛弃登月舱后开启服务舱发动机获得更大的速度,使其脱离月球轨道奔向地球轨道。至此,航天员们已经可以为回家进行倒计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