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摔杯为号?
2022-09-08
73 阅读
谢邀回答,杯子谁也没有招惹,杯子也没有错,错在编历史的这位古人身上。
杯子作为古代饮酒、饮水的物件在那个时代是很常见的,但这里所说的杯子不是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的玻璃材质或者是陶瓷材质的杯子,应该多是青铜器或银器的。
大家都知道“摔杯为号”的典故出自鸿门宴,那个时候,正是项羽和刘邦打仗到火热时候。
战争时期,为了方便运输和使用,不太可能使用易碎易烂的物品,因此这杯子应该不是易碎材质的杯子。
既然杯子摔不烂也摔不响,古人为啥还要执着地使用摔杯为号这一暗号来指示行动呢?
主要是有这么些方面的原因:一、方便就手,古人善饮酒,宴席之间肯定是杯不离手,用来发信号很容易,随手一丢就可以了,丢不烂的还可以循环使用。
二、摔杯动作比较隐蔽,可以迷惑对手的同时,也可以给自己人迅速地传递了重要信息。
第三、摔杯动作比较有气势,在震慑对手的同时,也能起到鼓舞己方士气的作用。
摔杯为号,并非一定要将杯子摔碎,也并非一定要弄出响声,才能达到目的。
如果是地毯或者草地板,杯子摔不烂,摔不响,是不是预示着行动就失败呢?
其实摔杯为号,注重的是动作的本身以及摔杯人的肢体语言夸张表现等,与能否听到响声没有丝毫关系。
因此啊,显而易见,摔杯为号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加持,成本又低且效果又佳,古人岂有不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