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阶层在封建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
2022-09-08
390 阅读
在上古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这也就是说,上古时期,土地所有权是朝廷的。
土地的管理权,则由朝廷委托相关人士(权贵)来掌控。
土地的使用权归平民和奴隶主,平民和奴隶主需要承担朝廷丶方国所规定的税收、徭役丶兵役!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人心不古,诸侯争霸。
诸侯们为了筹措资源用于征战,所以违背天条,将朝廷的土地拿来卖给私人,这才出现了地主阶层。
地主阶层自诞生起,其政治地位就与平民无异,同样要承担赋税丶徭役丶兵役。
只不过,地主们总是想方设法,将他们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转嫁到了佃农们身上。
当时的政府部门,只在乎官方的利益是否得到了保障,对地主过度压榨佃农的行为,置之不理。
因而时常导致地主阶层与佃农阶层之间的矛盾,出现了激化的现象。
汉朝至隋唐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士族、门阀,地主阶层依然属于平民。
唐朝至民国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望族、门阀、学阀,地主阶层依然属于平民。
只是由于唐朝至清朝,实行科举制,使得一些地主家的子弟能通过科举,获得进入庙堂的机会,进而使得一些属于平民阶层的地主们,有了与社会上层进行勾连的渠道而已!归根结底,地主还是属于平民阶层的!之所以,大家将地主阶层列为统治阶级的范畴。
那只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权贵们,总是占有大量的土地,因而模糊了地主阶层与统治阶层的界线,但是两者的政治地位确实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