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什么原因没有当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

2022-09-08
59 阅读

邓亚萍在中国乃至世界乒坛的地位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

她职业生涯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长达8年时间稳居国际乒联世界排名第一位,连续两届奥运会获得女单和女双的金牌,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4枚金牌的运动员。

这么一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没做教练,球迷们都觉得十分不解与惋惜。

那么,邓亚萍为什么退役后没做国家乒乓球队教练,从而“复制”第二个、第三个邓亚萍呢?一是性格使然。

身高只有155厘米的邓亚萍,骨子里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心理以及赛场上舍我其谁的霸气,体现在赛场外,就是勇于挑战自己,向不可能挑战,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

邓亚萍退役后的工作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她就是要向世人证明,邓亚萍不仅能在乒乓球赛场取得成功,在其他领域,也会取得个人突出的成就。

退役后邓亚萍先后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器材装备部副部长、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邓亚萍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等职务。

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在每个工作岗位,邓亚萍都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二是求学的心情迫切,她亟需提高自己的文化及外语学习水平。

长期的职业运动员经历,不能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使她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了无限期望和热盼。

成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给自己的大脑充充电,提升一下思想、文化及学识水平,是许多运动员心中的梦想,邓亚萍也不例外。

邓亚萍在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期间,得到了到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接着攻读硕士学位,后又在剑桥大学求学,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为了英语口语的顺利过关,她在求学期间,专门租住到当地一位居民家中,逼着自己昼夜练习英语发音与对话,很快就提升了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三是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青睐,让邓亚萍有了更好、更大的选择空间。

1991年世乒赛,邓亚萍获得女单冠军后,萨马兰奇就被这个身高仅有155厘米的运动员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但亲自为她颁发了金牌,并邀请邓亚萍到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做客。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克兰大奥运会,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都为她亲自颁奖。

萨马兰奇曾评价邓亚萍说: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

经过萨马兰奇亲自提名,邓亚萍还先后在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和道德委员会任职。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期间,所需费用也是国际奥委会资助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萨马兰奇的关爱,就没有邓亚萍辉煌的人生经历。

四是如果做乒乓球教练,邓亚萍很难取得当运动员时期的辉煌成就。

邓亚萍是颗粒进攻型打法的开创性人物,在邓亚萍之前,颗粒胶打法主要以削球为主,邓亚萍结合自己身高和技战术打法,反手半长胶创新了进攻型打法,手法丰富多样,拨、弹、拱、磕、挡、挤等技术运用自如,打过去的球弧线低平、飘忽、怪异,再加上她身上散发出的凶狠、凌厉的正手进攻,就此称霸乒坛多年不败。

另外,每个运动员的技术打法都要因人而异,日本的福原爱、伊藤美诚等球员,都是模仿邓亚萍的典型例子,但要想取得邓亚萍一样的乒坛成就,似乎难比登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邓亚萍的非技术因素比如咄咄逼人的杀气,顽强不屈、永不言败的强大心理素质,也不是其他人能够简单模仿的。

邓亚萍退役后虽然没有做乒乓球教练,但中国乒乓球队照样培养出了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丁宁等女子大满贯选手。

而在乒乓球以外的其他领域,邓亚萍退役后同样活出了精彩人生。

照此看来,成功的运动员不一定就非要在教练员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信息多元化、球员选择多维度的今天,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会是闪光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