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帝王-为什么古代叫皇帝叫“陛下”不叫“陛上”?
为什么古代叫皇帝叫“陛下”不叫“陛上”
下臣对君主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陛为宫殿台阶。
据东汉蔡邕《独断》,谓群臣与天子言,因距离远,先呼立陛下。
侧近臣与之言,由彼上达。
陛下之称,即由此而来。
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官家”、“至尊”等。
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
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说文》:升高阶也。
从阜,坒声。
”本义是台阶。
特指皇宫的台阶。
《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
”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
“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
《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
皇帝是什么意思
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称皇帝。”所以人们考量上古时的贤君,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但此时皇、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首次将二者合并,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近代以来,“皇帝”也是对部分强大帝国的国君的翻译,对应的英语单词是Emperor。
古代帝王的文言文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