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三思怎么死的-武三思是第几集死的?

2024-04-06
61 阅读

武三思是第几集死的

太子举兵杀了武三思是第三十八集死的。武三思(649年—707年8月7日),字承愿,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

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后,召为右卫将军,迁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依旧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酿成景隆政变,死于乱军之中,追赠太尉,谥号为宣。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废除谥号,开棺戮尸,毁掉坟墓。

李显为什么不杀武三思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李显没有直接杀武三思:1. 李显尊重武三思的地位:武三思是武则天的父亲,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尽管武三思在唐太宗时期有过一些阴谋活动,但李显可能出于对武家的尊重,避免了直接杀武三思。2. 政治考虑:李显在继位之初面临着政治上的不稳定,他需要争取各大势力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杀武三思可能引发武家势力的反弹和不满,对于稳定朝政并不利。3. 避免触怒武则天:武三思是武则天的父亲,如果杀武三思可能会激怒武则天,导致她对李显产生怨恨和不满,进一步破坏李显与武则天的关系。总而言之,李显可能基于政治、家族和维护自身稳定的考虑,选择不直接杀武三思。

武则天跟武三思什么关系

武三思,生年不详,卒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仗着自己姑妈武则天大行其道。最终,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武则天被兵谏之时,却在不经意中死在了血气方刚的李重俊刀下。

武三思和武承嗣哪个更聪明

武三思和武承嗣都是武则天的侄子.

我最近正在看《正说唐朝二十一帝》,里面有讲到武则天。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武三思”:

武三思 唐代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侄。则天临朝后,以外戚优势,累进夏官、春官尚书,监修国史,封梁王。三思善迎合主意,武后颇信任。武后年迈时,三思欲借武后出幸时在朝中擅权,故于嵩山建三阳宫,于万寿山建兴泰宫,请武后每岁临幸。工役巨款,贪污无数。中宗复位后,进开府仪同三司。三思纠集私党,将张柬之等人悉数排挤出朝。私通韦后与上官婉儿。后其次子武崇训娶中宗之女安乐公主。神龙三年(707),谋废太子李重俊,重俊派羽林兵围其宅第,诛其父子及党羽10余人。中宗为之举哀。睿宗即位,斫棺暴尸且平其墓。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武承嗣”:

武承嗣 唐朝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侄。历官秘书监,袭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同凤阁鸾台三品。月余后罢。载初元年689),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则天专权,他建议诛杀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立武氏宗庙,并要求武则天立他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后忧郁而死。

薛家将武三思儿子

武三思的子女后代子

武崇训:高阳王、驸马都尉

武继植:左卫、安乐公主所生

武崇烈:新安王、尚乘奉御

武崇谦:光禄卿、梁公

武崇?

武崇操

武氏:夫阎则先为阎立德曾孙

武氏:方城县主,嫁薛崇简

武氏:裴光庭妻,与李林甫私通武三思(?-707年8月7日 ),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

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后,召为右卫将军,迁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依旧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