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国玉玺在哪里-传国玉玺真的在故宫吗?

2024-04-13
29 阅读

传国玉玺真的在故宫吗

? ??

在故宫的是清朝的传国玉玺,共25颗。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皇帝的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 ?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候命丞相李斯打造的。用新疆和田玉雕刻上面由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记得永昌。后来秦国灭亡以后传国玉玺不知所踪。唐一统后,传国玉玺由唐太祖李渊得之。传国玉玺在唐王朝大约代代相传三百年之久后,传国玉玺落入后唐主手中。最后契丹耶律德光进攻洛阳,后唐亡国之主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自焚于玄武楼。后世有关于传国玉玺再现人间的传闻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假的。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却神秘地在大都出现了。

夏四月,在上都举行的蒙古王公贵族大会上,御史中丞崔彧将玉玺献给皇孙铁穆耳,其文日“受命于天,既寿水昌”。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此后,传国玉在元朝传了数代皇帝。洪武元年正月,朱元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七月,元惠宗逃往蒙古草原,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明洪武五年正月,明太祖以历代传国玉玺未得,遣徐达率精兵15万,分三路攻入漠北,追击通逃的北元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玉玺。

双方一直战到十一月,明朝大军最终还是空手而返。至此,经历了1500多年风风雨雨的传国五玺就此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史上第一枚玉玺

据传,“传国玉玺”来源于“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

春秋时,楚国农夫卞和在荆山脚下砍柴,看见一只凤凰栖落于山中的青石板上。古有谚语“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因此,卞和断定此处必有宝物,果然发现一块璞玉。

卞和前后两次进现宝玉,均被判定为石头,先后被砍去左右足。

楚文王即位后,听说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之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泣泪如血,十分好奇的派人问起缘由后,命人剖开璞玉,果然是一块温润无暇的精美玉壁。

为了奖赏卞和的忠诚勇敢,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又过了百余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将各国的宝物全都收集到咸阳宫,自然其中包括“和氏璧”。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劳超过三皇五帝,于是,首创“皇帝”这一称号,规定只有他可以自称“朕”(在此之前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命人雕刻了一件印信,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据推测,这件印信就是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

此后,历朝历代皆以此印信作为正统皇帝的证凭,因此被称为“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亲笔手书的八字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是:既然顺应天命做了皇帝,就要永世长存千秋万代。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其后2000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却仅仅维持了15个年头。

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秦朝二世而亡,“传国玉玺”归于汉朝。

我国一共出现几个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只有一枚。

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传国玉玺什么时候开始的

秦代

传国玉玺是秦代以后每一个帝王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从秦始皇开始流传的,但是这个流传并不是指的玉玺实物流传,而是玉玺代表着皇家的唯一尊贵性,这个制度是从秦朝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