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2022-09-09
92 阅读

俺个人认为:大明帝国思宗皇帝朱由检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引子•登基的朱由检公元1627年八月丁巳,朱由检驾临紫禁城皇极殿。

皇极殿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殿外,太监们使劲挥舞着神鞭,鞭鸣震天。

教坊司的乐人们卖力地拨弄着各种乐器,从编钟、北鼓、中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唢呐、京胡等乐器中奏出庄严的乐曲《飞龙吟》。

朱由检端坐在皇极殿高高的御座上,在赞礼官宏亮的号令下,文武百官三拜九叩,手舞足蹈,山呼万岁。

朱由检有点激动,激动得还有点浑身发抖。

心里暗想:“朕一定要治理好祖宗缔造的这个庞大的帝国。

”不可小觑的朱由检然而,朱由检的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朱由检从哥哥朱由校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一个只保留着强大躯壳的腐朽政权。

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事衰弱、民心思乱、满目疮痍。

千头万绪,从何做起?

解决天怒人怨的“魏阉集团”,将至高无上的皇权牢牢地攥在手中朱由检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成功地除掉了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可以说,铲除“阉党”,朱由检几乎是单枪匹马,孤身奋战。

清除了大明帝国最大的政治隐患,显示了朱由检不可小觑的高超的治国理政才能。

近几年,网上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朱由检除掉魏忠贤,却导致明朝覆灭。

”要俺说,纯粹是“睡梦里演讲——胡说八道!”借朱由检的话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著名史学家蔡东藩更是一针见血:“魏忠贤恶贯满盈,中外切齿,但伪恭不及王莽,善诈不及曹操,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故以年少之崇祯帝,骤登大位,不假手于他人,即行诛殛。

”俺虽不才,但通过学习,很清楚魏忠贤的为人:“魏忠贤就是大明帝国的一颗毒瘤!毒瘤不除,焉能独活?

”其实,真正灭亡明帝国的就是那些贪鄙龌龊,毫无廉耻之人,“魏阉得势,即附魏阉,魏阉失势,即劾魏阉”,他们明为“君子”,实乃小人!治国理政的朱由检清除掉阉党集团后,朱由检满腔热忱地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解决遗留的政治问题,拨乱反正,为被权阉魏忠贤害死、罢职的官员们平反昭雪然而此项工作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由于内阁、吏部、都察院及其他部门还有隐藏的“阉党”分子把持,这些人千方百计顶着不办。

实在顶不住了,就将一些早已失去魏忠贤欢心的“阉党”分子再重新启用,美曰平反。

将杨涟、左光斗等人指责为魏忠贤一样的大奸大恶之人。

朱由检及时并迅速清除了内阁及重要部门中的魏党分子,启用正派老臣刘鸿训主持内阁工作,朝堂为之一新。

古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

”但是,随着一大批被“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纷纷出山,他们对“阉党”分子的报复也随之开始。

魏忠贤为打击东林党人和不听话的人,曾经炮制出一个臭名昭著的《三朝要典》,将这些人定为逆党,随心所欲地进行惩处。

东林党人又不谦虚地借鉴了魏忠贤的这个政治手段,也重新炮制出一个244人的《逆党名录》。

其实啊,经过多次打击,真正害人的首恶分子只是少数,许多地方官员只不过是在魏忠贤强权下不得不低头的人。

没想到,朱由检痛快地批准了这个整人方案。

一时间,大明帝国的官场又掀起血雨腥风。

新的冤案出现,派别之争激化。

朱由检的这个没怎么经过大脑的决定,为大明帝国的政治埋下了隐患。

党派之争愈演愈烈,政治斗争仍在继续。

一些真正有劣迹的官员被处理,名列逆案。

一些没有没有劣迹的官员被视为没有气节也被处理。

好像天下东林党人最光明磊落,最有气节,最忠于朝廷。

这样做的结果,让许多官员对东林党人怀有敌意,产生新的党派之争,“窝里斗”越来越重。

东林党人在起废官员工作中,认真贯彻任人唯亲路线,凡是拥护东林党的,不管这个人品质和才能如何,都给予重用提拔。

东林党人虽名满天下,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政治才能,朱由检大失所望。

随着时局越来越坏,朱由检的脾气越来越坏,对帝国的官员又选择采取了高压政策:兵部尚书张凤翼、梁廷栋被逼自杀……大明帝国的万里长城袁崇焕也倒在朱由检的屠刀之下。

铁的手腕解决了阉党。

然而,朱由检选拔的许多文武官员却精彩地演绎了什么叫“空谈误国”大明的政坛上,文武百官口头上讲的是忠心为国,实际上他们关心的是一己私利。

帝国的朝堂上,百官们都高谈阔论,看起来才华横溢,实际上谁都不想做实际的工作。

咱们再看看朱由检重用的几个内阁首辅:周廷儒酸腐,温体仁不仁,张至发狭隘,薛国观贪财,范复粹窝囊。

四人都是治国的庸才,但俱被朱由检先后重用为内阁首辅。

特别是范复粹,时局艰难,朱由检向他问策,范复粹嬉皮笑脸地答曰:“此乃天数!”当时就将朱由检气得半死。

懈怠、麻痹、自私、虚伪、昏庸、愚昧、贪婪、麻木不仁、勾心斗角成了这群官僚的共性。

庞大的大明帝国像一个垂死挣扎的老人,四肢麻痹、行动不便。

政令不通,朱由检指挥失灵。

魏忠贤当政时后果渐渐呈现:财政严重枯竭,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此时大明帝国雪上加霜:天灾人祸,土地荒芜,赤地千里,社会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山海关外,建州女真人起兵发难,羽翼丰满,乘机建立后金政权,不但公然与大明帝国分庭抗礼,还明目张胆地不断侵掠明朝边境。

这些问题让朱由检心乱如麻。

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帝国的元首朱由检只得夜以继日地工作。

勤政廉政的朱由检为了尽快地让帝国起死回生,朱由检宣布:“除了盛夏严寒,朕都在文华殿办公,与内阁大臣处理政务。

”用“宵衣旰食,夕惕朝乾”一词来形容朱由检的工作,一点也不过份。

让俺们看看朱由检的工作表现:白天,朱由检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接见群臣。

晚上,朱由检在乾清宫批阅奏章,研究战事。

军情紧急时,连天昼夜加班,对朱由检来说是常事,更别说什么白加黑五加二了。

一次,朱由检去慈宁宫拜见宫中最有威望的刘太妃时,竟然坐着就呼呼大睡。

史书说,朱由检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

史书说,朱由检“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文官不爱钱”是朱由检当上皇帝时就发出的号召朱由检说到做到。

在随后的日子里,朱由检一直以身作则:当了17年皇帝,宫中没有进行任何营建,吃穿一点也不讲究。

但是,他的文臣们那个不是捞的钵满盆满?

朱由检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本来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

朱由检的女人们扳起手指就能数过来,周皇后和朱由检同岁,是朱由检当信王时,自己选的王妃。

周皇后,勤劳俭朴,天姿国色,肌肤雪白,根本不用浓妆素抹,天然美色。

田妃呢,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异常标致,身体上还有股天然的香味,堪称是大明朝的“香妃”。

还有一个袁妃,一个陈妃,一个卢妃。

单说陈妃,朱由检几年才临幸一次。

朱由检正值盛年,不是不想和他的女人们谈谈爱情,探讨人生。

而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和她们风花雪月。

李自成、张献忠、努尔哈赤、皇太极根本不给他谈情说爱的时间。

十七年的呕心沥血,十七年的惨淡经营,明思宗朱由检还是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万里江山,祖宗基业,最终毁于一旦。

公元1644年4月25日的黎明,朱由检最后望了一眼紫禁城,听到远处李自成的军队的呐喊声,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愤懑,自己将白绫套上了脖子。

朱由检殉国时,34岁。

最后,咱们还是听听后朝的君王们是怎么评价朱由检的。

多尔衮说:“崇祯皇帝也是好的,只是武官虚功冒赏,文官贪赃坏法,所以把天下失了。

”乾隆皇帝说:“愍帝(朱由检)嗣统时,国事已不可为。

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

”后记•死后的朱由检朱由检死后,与周后一起被清军用柳木棺材入殓,寄于一座寺庙。

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下令以礼安葬,决定葬于田妃墓,并明令允许明朝遗老遗少前来祭拜,可来者寥寥无几。

清廷从明十三陵的陵租中拨付1500两白银,剩余1500两白银由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捐助。

然而,这些昔日大明帝国的“忠心”臣子们,只捐了750两白银。

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1644年的11月29日才将朱由检和他的周皇后安葬在田妃的墓中。

可怜的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检,死后七个月才入土为安。

朱由检,您泉下可知?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