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十大关口都是哪些?

2022-09-09
658 阅读

我国古代十大关口:一、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

历史沿革:山海关最早被称为渝关,修筑于隋朝。

辽代、金代、元代时渝关逐渐被废止。

明代洪武年间,渝关才被重新修建,因为渝水河的水量减少,不再适合作为军事重地。

关卡被迁至东六十里外的石河一带修筑,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便不再沿用渝关一名,为此取名为“山海关”。

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地址: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历史沿革: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关城依山傍水,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相关关口:阳关和玉门关。

阳关和玉门关在嘉峪关以西,在历史上阳关和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后来废弃。

三、居庸关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居庸关与嘉峪关类似,也是长城沿线上著名的关隘,因居庸关中间长达十八千米的溪谷中清流萦绕,翠峰重叠,风景很是绮丽,故而居庸关有\"居庸叠翠\"之美称,也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历史沿革:最早始建于秦代,居庸关之名相传始于秦始皇,众所周知,秦代的长城是秦始皇下令强征民夫和囚犯等人修建,于是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取名为“居庸关”。

四、雁门关地址:山西忻州市代县雁门关也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历史沿革:自秦汉以来,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

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关关口:平型关。

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这里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

五、潼关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关关口:函谷关。

函谷关和潼关分别在一条长约五十公里的峡谷的两头。

函谷关在东边,潼关在西边。

汉朝末期,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函谷关的险要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承接它的重任的是相隔七十公里的潼关。

六、友谊关(镇南关)地址:广西崇左凭祥市友谊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

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镇南关。

友谊关是中越两国边境线上最重要的隘口。

镇南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七、娘子关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娘子关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得名“娘子关”,现在的关城是明代所建。

抗日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八、剑门关(剑阁)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由于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九、武胜关地址:河南省信阳市武胜关,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重要隘口。

武胜关与东侧九 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古时统称“义阳三关”。

三关中武胜关居中,交通便捷,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十、大散关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

秦汉时期,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

大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