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的典故说明?叹为观止的故事概括?
叹为观止的故事概括
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表示愿与鲁国结盟世代友好下去,鲁国用舞乐招待他。季札精通舞乐,一边观赏,一边品评,当演出《韶箭》舞时,季札便断定是最后一个节目,说就看到这里吧。鲁国人非常吃惊他能预知最后的节目。
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感叹说看到这里够了(“观止矣”),其它的就不必再看了。成语“叹观止矣”就出于此,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一般都说成“叹为观止”。(叹:感叹;为:是;观:观看;止:停止,感叹说是可以停止观看了。)
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意思: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拼音:叹为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请已。”
例句:谢老画技高妙,点屏成蝇,令人~。
用法:“叹为观止”这个成语在语法上是连动式,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
近义词:
一、击节叹赏 [jī jié tàn shǎng]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胡安国康侯闻之;击节叹赏。”
例句:湖南人曾静,与严、沈两人,往来投契,得见吕氏遗著,~。
二、赞叹不已 [zàn tàn bù yǐ]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引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例句:他当场赋诗一首,令大家~。
高山流水的琵琶典故
1 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传说。2 传说中,东晋时期的琵琶大师钟子期与山水画大师王羲之一起游山玩水,看到一条湍急的河流,钟子期便弹奏琵琶,王羲之则在旁边画山水,二人相互配合,琴声与画意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3 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与美术的相互融合,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概括和赏析
内容简介:故事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
是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 1866年所发生的一件闹得满 城 风 雨 的 怪事。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海怪”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随“海怪”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 设 法 逃 走,重回陆地。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著名科幻 和 冒 险 小 说 家。他 的 主 要 成 就 是 名 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的一套科幻和冒险小说。所写内容从地球到宇宙空间,从地质、地理到航海、航天,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充满奇幻叙述的小说使他名扬世界。
凡尔纳的代表作有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1868年)、《海底两万里》(1870年)、《神秘岛》(1875年)。其中《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是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 1866年所发生的一件闹得满 城 风 雨 的 怪事。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海怪”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随“海怪”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 设 法 逃 走,重回陆地。全书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想象力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所展现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更令人兴味盎然,同时也能使人从中学习到有关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它不愧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0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 故事并不复杂: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莫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历。 《海底两万里》已经有几种中译本,“两万里”也就成了个约定俗成的说法。
克雷洛夫好奇者故事的寓意
好奇者的寓言故事】"朋友,见到你可真高兴!你上哪里去了?"
"参观新开放的博物馆去了,在那儿观看了半天,所有的展品我都仔细地看过了,真叫人叹为观止!我简直不能把那么多的珍奇异宝一一描述给你听。整个展厅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大自然的创造力真是美妙绝伦、奇妙无穷。那些从来没见过的珍禽异兽都陈列在那里。什么小蝴蝶、小昆虫、小苍蝇、小甲虫、小蜈蚣呀,一应俱全,使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们有的像碧玉,有的像红珊瑚,还有一种极小极小的瓢虫,简直小得令你难以置信,比针头还要小!"
"你看见大象了吗?一个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应该不会错过吧!我想你一定认为那像是座大山。"
"啊!真有大象吗?"
"真有。"
"大象?很遗憾,不知道是大象错过了我,还是我错过了大象。"
【好奇者的故事寓意】
好奇者的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不懂不能装懂,居然我们不知道没有去过就不要装着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