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兵团战斗序列(谁能告诉我黄维兵团的战斗序列及人数?)
谁能告诉我黄维兵团的战斗序列及人数
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 辖下4个正规军 11个师和一个快速纵队组成,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堪称老蒋的嫡系. 就是在国民党数百万大军中也是响当当的王牌 下面有详细介绍:
黄维兵团情况:
第10军:辖114、18、75师计9个团的兵力,一色日械装备。
第14军:辖10、85师计6个团的兵力,一色国械装备。
第18军:辖11、49、118师计9个团的兵力,一色美械装备。
第85军:辖23、110、216师计9个团的兵力,国、日、美混合装备
第4快速纵队:辖2个步兵团,1个坦克营(装备20余辆美式15吨轻型坦克,装甲车10余辆),1个炮兵营(装备12门105榴炮),为摩托化部队
黄维兵团共计12万余人。
西北野战军各纵队战斗序列
第1纵队: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第358旅、独立第1旅共8300人,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后贺炳炎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1947年9月,晋北军区独立第7旅被划入该纵队。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此时第1军兵力2.2万人,由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
第2纵队: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第359旅、独立第4旅及共8600余人,组成晋绥军区第2纵队。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绍辉、马佩勋任副司令员。1947年12月独立第6旅划入该纵队。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此时兵力为3.6万人,是第一野战军中兵力最多的一个军。王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后郭鹏任军长,王恩茂任政治委员。
第3纵队: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独立第2、第3、第5旅共1.5万余人,组成晋绥军区第3纵队。许光达任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司令。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此时兵力为2.1万人。许光达任军长(后黄新廷),朱明任政委。
第4纵队:
1947年9月2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以警备第1、第3旅和骑兵第6师共1.1万余人,组成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王世泰任司令员,张仲良任政治委员 。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此时兵力为1.9万人。王世泰任军长,张仲良任政委 。
第6纵队:
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以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1.3万人,组成第6纵队。罗元发任司令员,徐立清任政治委员。1949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此时兵力为1.4万人。罗元发任军长,徐立清任政委。
第7纵队:
1948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以独立第10、第12旅共1.1万人,组成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彭绍辉任司令员,孙志远任代政治委员。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彭绍辉任军长,孙志远代政治委员。后来第7军随第18兵团入川作战,改编国民党俘虏或起义部队4万多人,兵力超过了5万。
第8纵队:
1948年9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以新编第11、第14旅和骑兵旅共1万余人,组成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姚喆任司令员,王长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9年2月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姚喆任军长,王长江任副军长,第8纵队虽然属于第一野战军序列,但其一直在绥远地区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有几个兵团
19个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军不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兵力人数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便于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我军序列之下正式出现了兵团一级作战建制。当时,我军向五个野战军部队分配了20个兵团的番号(第一兵团至二十兵团),但实际组建下来只有16个兵团,另外的第六、第十一、第十六和第十七兵团番号空编。
西北野战军各纵队
第1纵队: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第358旅、独立第1旅共8300人,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后贺炳炎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1947年9月,晋北军区独立第7旅被划入该纵队。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此时第1军兵力2.2万人,由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
第2纵队: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第359旅、独立第4旅及共8600余人,组成晋绥军区第2纵队。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绍辉、马佩勋任副司令员。1947年12月独立第6旅划入该纵队。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此时兵力为3.6万人,是第一野战军中兵力最多的一个军。王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后郭鹏任军长,王恩茂任政治委员。
第3纵队: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以独立第2、第3、第5旅共1.5万余人,组成晋绥军区第3纵队。许光达任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司令。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此时兵力为2.1万人。许光达任军长(后黄新廷),朱明任政委。
第4纵队:
1947年9月2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以警备第1、第3旅和骑兵第6师共1.1万余人,组成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王世泰任司令员,张仲良任政治委员 。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此时兵力为1.9万人。王世泰任军长,张仲良任政委 。
第6纵队:
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以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1.3万人,组成第6纵队。罗元发任司令员,徐立清任政治委员。1949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此时兵力为1.4万人。罗元发任军长,徐立清任政委。
第7纵队:
1948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以独立第10、第12旅共1.1万人,组成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彭绍辉任司令员,孙志远任代政治委员。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彭绍辉任军长,孙志远代政治委员。后来第7军随第18兵团入川作战,改编国民党俘虏或起义部队4万多人,兵力超过了5万。
第8纵队:
1948年9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以新编第11、第14旅和骑兵旅共1万余人,组成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姚喆任司令员,王长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9年2月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军,姚喆任军长,王长江任副军长,第8纵队虽然属于第一野战军序列,但其一直在绥远地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