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丧一般都是几年-清朝国丧期限是多少?

2024-06-19
41 阅读

清朝国丧期限是多少

服丧一般号称三年,实服二十七月。因皇室有政务,清制“以日代月”,故有“二十七日”之说。

在清代,皇帝的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

皇帝驾崩后朝臣服丧27天,27天之内,皇帝对朝臣的奏折,不能用朱笔批示,一律改用蓝笔,称为“蓝批”。各部院衙门行文也要改用蓝印。服丧期内,各寺、观必须鸣钟三万次。

朝廷要在天安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诵经和吊唁活动也连续不断地贯穿于整个丧期。自皇帝驾崩之日起,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嫁娶。

唐朝国丧是多久

皇帝驾崩后朝臣服丧27天,27天之内,皇帝对朝臣的奏折,不能用朱笔批示,一律改用蓝笔,称为“蓝批”。各部院衙门行文也要改用蓝印。服丧期内,各寺、观必须鸣钟三万次。

朝廷要在天安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诵经和吊唁活动也连续不断地贯穿于整个丧期。自皇帝驾崩之日起,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嫁娶。

扩展资料:

皇帝的丧礼

在清代,皇帝的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的陵墓都选址在东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县)两地。皇帝一般生前就选择好风水宝地,作为死后安葬的陵墓地址。

皇帝驾崩后要选择吉时良辰入殓,当日小殓,尸体上要覆盖陀罗经被。陀罗经被由西藏活佛进贡,一般用白凌子制作,上面印有烫金的梵文经被是黄缎织金,五色梵文,每一幅都有活佛念过经,持过咒。

皇帝的棺柩又称梓宫,选用云南产的金丝楠木制成,制作极为讲究,装饰十分豪华。棺材制成后里里外外要刷朝七七四十九道漆。棺柩在乾清宫停放二十七天后,移到殡宫暂放,等待下葬。棺柩在殡宫停留的时间无定期,主要是根据陵墓竣工的时间而定,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皇帝的灵柩出殡前,得将杠夫找来,先按正式出殡的规模和要求,在德胜门演杠10天。杠夫们先抬着一块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独龙木,上面放上一碗水,一直练到碗中的水泼不出来为止。在演杠的同时,还要派民工日夜施工,抢修去陵墓的御道。

送葬是最隆重的仪式。这天,首先要烧价值连城的“大法船”,先用小杠(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送葬队伍最前面是64人的执幡队,高举万民旗伞。然后是1628人的仪仗队,手中各自举着不同的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

仪仗后面是棺柩,棺柩上盖着圆顶棺罩,四周是绣龙帷帐,称为“吉祥轿”。抬棺材的杠夫共分60班,每班128人,另外,每班还要有四人做候补。棺柩后面是十路纵队的武装护卫,最后面是文武官吏、皇亲国戚和宗室等人的送葬车队。

在送葬队伍中还夹有大批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们身穿法衣,手执法器,沿途不断吹奏、诵经。一路上还有一班专门撒纸钱的,队伍过后,地上的纸钱犹如一场大雪。从北京城到墓地,沿途几百里,每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封墓后,随即在隆恩殿举行题主礼。题主就是写牌位,由大学士二人行一跪三叩礼之后题写,然后,将写好的神牌放在座上,上香献经。仪式结束后,神牌由皇帝和大臣护卫回京,放在紫禁城东侧的太庙中。至此,这个治丧活动宣告结束。

宋朝官员守孝几年

从汉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便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孝道是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无论是两汉的举孝廉,还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孝顺都是一项重要的选拔条件。

到了唐宋明清时期,虽然开始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可是孝道依旧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尤其是从宋朝开始,守孝三年,基本上成为了每个读书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手机灰色要持续多久

答案是三天,?app变灰色主要是悼念某些事或人。发生对国家和人民影响重大的事情,app页面就会变成灰色。

? ? ? ?这次软件变灰从11月30日开始的,应该会持续三天时间。

东吴之子

孙权一生共育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养子(凌统之子凌烈和凌封)。

1.长子孙登为孙权所爱,孙权在称帝后就立孙登为皇太子。并选取优秀的士人为孙登侍讲诗书,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太子妃。孙登成年后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然而天不假年,赤乌四年(241年)五月,时年仅三十三岁的孙登病死。孙权获悉惊讶悲惋,悲痛不能抑制,一谈到太子就伤心流涕,谥孙登为宣太子。诏书提到:“国丧明嫡,百姓何福!”

2.次子孙虑,字子智,生母不详,自幼聪慧,多才多艺,遵奉法度,恭侍师友,深得孙权器重喜爱。黄武七年(228年),封建昌侯。后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嘉禾元年(232年),孙虑去世,时年二十岁。

3.三子孙和,字子孝,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孙和小时候聪慧伶俐,特别受孙权钟爱,常常令其跟随在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他相比。史载“帝尤爱幸”,是孙权最宠爱的儿子。孙和爱好文学,擅长骑射,礼贤下士,尊敬老师,颇为人们所赞誉。孙和被立为太子后,鲁王孙霸不服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和全公主纠集党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天天在孙权面前谗毁。孙权犹豫了好几年,后来终于将孙和软禁并废黜太子之位,后改封南阳王。建兴二年(253年),因有传言诸葛恪要迎立孙和为帝,孙和被权臣孙峻收缴王玺绶并赐死(或毒死),时年仅29岁。孙和长子孙皓即位后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

4.四子孙霸,字子威,孙和之弟,受封为鲁王。后来与太子孙和之间争夺谪位,孙霸与全公主纠集党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导致大批人才受到迫害,造成朝野动乱,史称“二宫之争”。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秋,孙霸终因图谋危害太子而被赐死,其党羽全寄等皆被诛杀。

5.五子孙奋,字子扬,母仲姬,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多次越法行事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吴末帝孙皓在位时,以孙奋阴谋自立为由,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死,并取消他的封爵。

6.六子孙休,即吴景帝,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在位六年。初封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权臣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吴主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改元永安。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诛除孙綝,促进了东吴的繁荣。永安七年(264年)七月驾崩,年仅三十岁。

7.七子孙亮,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六年。母潘皇后,吴大帝孙权第七子,史称会稽王、吴少帝、吴废帝。建兴元年(252年)十岁时登基为帝,太平二年(257年)亲政,后因谋除权臣孙綝事泄而被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仅18岁。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