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云称为什么呢

2024-06-20
24 阅读

古代云的别称有:

1、浮云

解释: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读音:fú yún。

引证:战国宋玉《楚辞·九辩》:“皇天淫泆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翻译:天上下着过多的秋雨,地下的泥土何时能干?我孑然独守在这无雨的角落,仰望着浮云禁不住长叹。

2、残云

解释:指零散稀疏的云。

读音:cán yún。

引证:唐代孟浩然《行至汝坟寄卢徵君》:“ 洛川方罢雪, 嵩嶂有残云。”

翻译:洛水边大雪才停,嵩山上依旧笼罩着阴云。

3、碧云

解释:青云;碧空中的云。

读音:bì yún。

引证:唐代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翻译:希望能够借助老僧的一对白鹤,那么两个人可以驾着白鹤一起在云层深处翱翔。

4、孤云

解释:指单独飘浮的云片。

读音:gū yún。

引证:唐代李白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5、行云

解释:指流动的云。

读音:xíng yún。

引证:唐代卢照邻 《长安古意》:“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翻译: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