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金印值多少钱?古滇王国金印象征着什么
古滇王国金印象征着什么
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证了《史记》中的记载和古滇王国的存在,成为古滇王国的象征。“滇王金印”现已成为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珍贵馆藏。
储贝器古滇文化的历史
贮贝器是青铜铸造的、用以贮藏海贝的容器,可以理解为存钱罐。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自被发现以来便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是滇青铜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古滇文化是从战国初期到西汉末年,以昆明、玉溪两地为中心、方圆几百公里内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古滇文化的横空出世、神秘消失,都给人留下遐想空间。此前关于古滇国的研究资料仅限于《史记》中寥寥百字的记载,直到滇王金印出土,才揭开了古滇王国的神秘面纱。
1955年,在石寨山第一次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了贮贝器这种古滇国特有的器型。1956年的石寨山第二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贮贝器数量最多。贮贝器的出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古滇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文化风俗、生活方式。
出土时的贮贝器内存放着大量当时的货币“海贝”。这些贝壳多数来自印度洋,由于古滇国距离大海十分遥远,贝壳相对稀少而珍贵。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发现,从战国到西汉,云南大部分地区还处在以物易物的阶段,使用货币的情况非常少见。所以贮贝器中发现的贝虽然是当时的货币,但真正使用在商业流通渠道的较少。
在当时的滇国,贮贝器并不是实用器,而是一种代表性器物。贮贝器作为古滇文化的典型器物,是滇国王侯贵族的专用品,象征着财富和地位。贮贝器主要发现于规格较高的墓葬里,在一般墓葬中并无发现。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也就是滇王墓所在地,以及玉溪市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各出土了十几件贮贝器。
在古滇国,青铜器还是十分珍贵的器物,所以贮贝器中有发现废品利用的情况。比如,铜鼓敲破了,工匠就把它堵起来做一个盖子,然后把两个铜鼓焊在一起,转化为贮贝器使用。当然,也存在非常精致的作品,包括表面鎏金的贮贝器。
目前已发现并出土的贮贝器数量很少,已统计的有90多件(包括代用品),其中专用品40多件,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约30件。
这些贮贝器制作工艺精美,器盖上的雕塑不仅有干栏式建筑、长脊短檐建筑等房屋,还有很多小到只有一两厘米的人物。事实上,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一直都是中国最主要的铜产地。古滇国当时的青铜浇铸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贮贝器形状一般比较统一,器盖常以立体雕刻呈现不同的场景,展现古滇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古滇国生活场景。比如,在鎏金骑士贮贝器上,骑士的金盔金甲、服饰、发式、面貌都清晰可见;部分贮贝器上还有纺织的妇女、卖东西的商贩、房屋建筑细节等等。
立体的群塑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也更震撼。比如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二牛搏虎贮贝器,它的盖子上面有一棵树,树上有鸟在飞,有猴子在惊跳,下面是牛和老虎在搏斗,牛角已经把老虎的腿刺穿了,非常生动。
贮贝器上雕塑和场景的意义重大,它们为我们研究古滇国的社会制度、贵族制度、经济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是一部全面的古滇文化历史教科书。
古滇国有哪些辉煌的历史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古王国。滇国出现的时代最迟不晚于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西汉中期为其鼎盛时期,西汉后期走向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为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
此后,滇国及滇文化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池东岸晋宁县晋城镇的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发现了后来被证明是古滇王国王族墓地的古墓群。在一个墓中发现有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蛇钮。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艺术精湛,地域鲜明。如牛虎铜案,雕铸有战争场面的青铜储贝器,持伞铜俑等。
近几十年考古,结合古文献。
滇国的疆域并不广阔,大致包括今昆明 市和东川市全部,曲靖与玉溪地区大部,昭通及红河,文山自治州部分地区。滇在当时西南夷中是一个很小的王国。《史记 西南夷列传》说:“滇王者,其众数万人。。。。。滇小邑,最宠 焉。”
滇国的农业生产发达,渔猎和畜牧业生产也有一定规模。
滇国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特别是青铜器铸造技术,可以和任何青铜文化媲美。 摘录于《中国考古谜案》。
古滇王国是什么民族
滇族
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割据政权,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不过,滇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是否可归功于庄蹻,尚不可知。而且据考古学者研究,尚不能在滇文化中找到明显的楚文化因素。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一百七十年,出现于战国后期而消失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武帝赐滇王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