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的姓氏来源(“吴”这个姓氏的来历?)
“吴”这个姓氏的来历
一支出自姬姓。 姬姓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想传位给季历,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思,便主动让贤,远奔到东南沿海的吴越地区,建立姬姓吴国。后来吴国被越国所灭,其后代便以国名为姓。
一支出自上古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代有以“吴”为姓的。二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读音相近,因此舜的后代有以吴为姓的。三是少康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代有以吴为姓的。
吴姓氏的由来
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我国乐曲的发明者。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帝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吴这个姓的来源
吴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1. 源自国名:一种说法认为,吴姓源于古代的吴国,吴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在现今的江苏、浙江一带。
2. 起源于部落:另一种说法认为,吴姓可能起源于一个古老的部落,在远古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部族文化和姓氏。
3. 起源于职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吴姓可能与古代职业有关,比如与居住于水边或以捕鱼、渔业为生的人有关。
请注意,吴姓的确切来源仍然存在多种说法,因为姓氏的起源经常与历史、地理和文化相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有所演变和分化。不同家族和地区的吴姓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和传承。对于更具体且详细的吴姓来源和家族历史,最好参考吴姓家族的族谱或由专业族谱编纂者提供的信息。
请问百家姓中吴姓的来历
吴姓起源源流: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起源一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驺虞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仁兽,传说它虎身狮头,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生性仁慈,连青草都不会踩踏,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山海经》中说:“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吴部落勇敢剽悍,善于狩猎,首领叫吴权,是炎帝的大臣。需要说明的是,炎帝是一个称号或者说是职位,由不同的人世代担任。与黄帝同时期担任炎帝职务的人,是最后一任炎帝。吴部落在姜水(陕西陇县陇山东)活动,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吴山。吴权的后裔中有个叫吴枢的女子,嫁给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黄帝。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起源二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那时,人们把掌管火种的首领称为祝融氏,祝融氏在各大氏族中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起源三第三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起源四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五第五个起源,就是改姓了。清朝时,满族的多个氏族集体改姓吴,苗族中也有大量人改姓吴。吴苗族中的一个大姓。得姓始祖始祖太伯:三让天下成就周朝。源自黄帝姬姓的吴姓后裔,在吴姓人中占多数,他们都把太伯作为远古始祖。在吴姓后裔眼里,太伯谦让、尚义、友悌、仁爱,四德俱全。他三让天下,历尽艰辛,奔赴荆蛮,创建吴国,为吴姓的发展和繁衍立下了功劳。忠诚孝悌三让天下。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吴姓的由来
第一,上古时期的吴氏。《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时有一个人叫吴权,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吴刚。他的妻子与炎帝的孙子伯陵通奸而怀孕,三年后一胎生三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据传说是钟、磬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创制人。
除了这一个吴姓的记载外,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传说——黄帝的妈妈就姓吴。可见,吴姓是很早就有的了。
上古吴姓中还有一个跟后羿齐名的神射手,叫吴贺。这个人在《帝王世系》里面有记载,只不过后来咱们只记住了后羿这个射太阳的,却忘了吴贺。其实我个人觉得,说句玩笑话,拿箭射太阳有没事找事的嫌疑。吴贺就有正事儿多了,基本上就是打猎、打仗,在当时非常厉害,可惜后来名声没那么大。
其实,吴姓的主要来源不是上面的传说,是什么呢?还是姬姓。这就又要说到周朝的老太王古公亶父了。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这三个人都非常贤能,非常优秀。但是,按照周人的传统,只有长子也就是太伯才可以继位。然而,老太爷最喜欢的却是老三季历,儿子们也都看出来了。这时候,出现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太伯和仲雍知道父亲喜欢弟弟季历,他俩居然跑了,离家出走了。从陕西岐山一路南下,来到了当时还没有开化、荆蛮遍布的吴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到了那儿以后,兄弟俩就按照当地风俗来生活了。什么风俗呢?纹身、断发。纹身,就是在身上纹花纹;断发,中原汉人是不能剪发的,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但是他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也把头发剪断了。这等于什么?自绝希望:他们已经变成蛮族了,就不可能继承王位了。季历于是就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季王。后来,武王克商,周朝建立,太伯和仲雍的后裔都受到了周王朝的表彰。其中有一对兄弟,一个被就地封在了吴地,也就是今天江苏无锡这一带,子孙就以吴为姓;而另一个被封到了虞,就是今天的山西平陆一带,他的后代也就有改姓为虞的。所以,姓吴的和姓虞的一般认为是可能有血缘关系的。过去,在江南的一些吴氏大族里面,吴虞是不通婚的,因为虽然虞国在山西,吴国在江苏,但毕竟是来源于一对亲兄弟,从根儿上说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