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饮食趣事(古代皇帝吃汤包的故事?)
古代皇帝吃汤包的故事
传说乾隆皇帝吃汤包出过洋相。当年他微服来靖江专尝这蟹黄汤包。也许是饿了,汤包一上来,他抓起一只,张嘴就咬,只见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一甩手,汤包扔到背后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汤汁。要在平时,他早就龙颜大怒了,可此刻他竟顾不上发火,而是赶紧舔那指上的汤汁,为什么?因为他刚才尝到那一点点汤汁,鲜得不得了。店里伙计一瞧,晓得他是头一回吃汤包,赶紧上来指点,那就是吃汤包的十二字诀:“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喝汤。”乾隆依着伙计的法子一试,果然灵光。临走时,按乾隆的老脾气,本想题点诗句的,可一想到刚才出的洋相,不由有些脸红,也就不好意思再题了。也许正因为如此,靖江汤包虽有名气,史书上却查不到记载。
朱元璋喝八宝粥的故事
相传,朱元璋小时候曾给地主放/tag/122217.html" class="superseo牛,因家穷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有一次,他正饿得慌,忽然发现一个老鼠洞,于是想抓只老鼠来吃。当他把手伸进老鼠洞时,却发现了老鼠洞里的豆子、粟米和红枣等食物。他把洞中的谷米、红枣等掏出来,煮成粥喝,解决了一时之饥。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整天吃的是山珍海味,时间长了觉得口腻,想换口味,于是想起当年掏老鼠洞的事。他让御膳房仿照当年以老鼠洞谷米煮粥的方法,以各种米谷、瓜果煮粥食用,朱元璋吃粥后大为快活。因为这一天适逢腊月初八,所以朱元璋赐这种粥为“腊八粥”。
乾隆吃菠菜的典故
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一天到了尚田普济寺,见天色已晚,就在普济寺投宿。厨子端上饭菜,饭是普通的米饭,菜是菠菜豆腐汤(寺院中常有的素菜),可乾隆却吃得津津有味,连说:“好吃,好吃!”乾隆心想:京城御厨哪及民间普通厨子,民间真有这样“色美、味香”的菜肴。就问厨子:“师傅,请问这菜叫什么菜名?”
厨子说:“这菜名叫‘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
乾隆牢记此菜名,心想回京后定要御厨做这道菜,才配胃口。
乾隆私访江南结束回到京都,提拔贤人,惩治贪官,处理了部分国事后,就要御厨作“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这道菜。
御厨按照乾隆描绘的菜的形状、颜色、味道,白玉块的形状、颜色、味道,着手烹饪。午饭时做好端给乾隆吃,乾隆一尝,把筷子往地上一扔,怒斥道:“这哪是‘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欺君可恶,给我推出去砍了!”吓得别的厨师头上直冒冷汗浑身发抖。
第二天,御厨房换别的名厨做这道菜,也同样给杀了。一连几天,御厨都做不出能适合乾隆胃口的“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而乾隆却非要吃这道菜不可。
一连几天,杀了好几个御厨。军师和大臣们急了,奏曰:“万岁若定要吃这道菜,只有请江南普济寺厨子来京,未知圣意如何?”乾隆点头同意。
军师忙派得力助手随带金银日夜兼程,到浙江奉化普济寺来请厨师。
普济寺厨子到京后先去拜见军师。军师问厨子做此菜的奥妙,厨子说:“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原是“菠菜豆腐汤”,是各家寺院都有的寺院素菜,烧饭的人也会做,根本不是什么“名菜”,我当时见他是远道的客人,根本不知道他是皇帝,只把菜名说得好听一点罢了。至于这道菜的味道也是一般,并无特异之处。万岁口口声声说“好吃”,可能是因为当时腹中饥饿,故吃起饭菜来特别香的缘故吧!我的厨艺哪及京中名厨,我今若再做此素菜,肯定也会被杀头的。一席话说得军师恍然大悟。军师叫普济寺厨子暂时住下,先不要去做此菜,待后再说。
第二天,军师把普济寺厨子的话跟大臣们说了。大臣们都说,得设法让皇上腹中饥饿,再吃此菜,免得有人再遭杀身之祸,于是大家定下劝皇上到几百里外围猎的妙计。
几天之后,军师和部分文臣武将陪同乾隆去远处狩猎,直到红日西沉才回来吃饭。军师命普济寺厨子端出菠菜豆腐汤让乾隆吃,乾隆连说:“好吃,好吃,这才是我以前吃过的‘红嘴绿鹦哥,金杯白玉汤’!”军师趁乾隆高兴之时,把普济寺厨子说过的一席话告知乾隆,乾隆这才恍然大悟,懊悔莫及,命令厚葬以前被杀的御厨,好好安排死难御厨家小的生活,还说:“今后再不乱杀人了!”
时至今日,关于普济寺的这道菜的故事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朱元璋腊八粥的来历故事
据民间传说,腊八粥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很穷,常常吃不饱肚子,饥肠辘辘。一次,他在屋内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于是想抓个老鼠烧熟充饥。当他把手伸向洞内后,掏出来的却是大米、豆子和枣子等五谷杂粮。于是,他把这些粮食淘洗干净,煮了一锅粥,感到味美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一天,他想换换口味,想起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来,于是传令御厨以五谷杂粮煮粥。这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朱元璋赐粥名为“腊八粥”。后来,“腊八粥”成为皇帝赏给大臣的一种膳食。
朱元璋吃猪头肉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版本:
相传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曾经召集了一些官员和将领来共进晚餐。这些人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素来不习惯吃粗俗的家常菜,而是喜欢品尝珍馐美味。当时,厨师准备了各种高档的菜肴,其中一道菜便是鲜美的猪肉大餐。官员和将领们都大加赞赏,纷纷夹起猪肉品尝。只有朱元璋没有动筷子,他看着桌上的猪头肉,皱起了眉头。
厨师解释说,这是一道非常下等、粗糙的菜肴,不适合宴席。但朱元璋却说,这道菜是老百姓常吃的,我们作为皇帝和官员,应该知道百姓的生活,更应该尊重百姓的饮食文化。于是,他拿起筷子夹起了一块猪头肉品尝。他发现这道菜肴并不难吃,反而非常美味,而且有着浓郁的乡土味道。
从此以后,朱元璋开始喜欢上了猪头肉,并且经常吃这道菜肴。他还下令,让厨师多研究一些百姓常吃的家常菜,并在宴席上加以推广。这个故事成为了一种传说,被后人传颂并流传至今。